真理號聲

2021
五月

五月
6

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日他們就要禁食。(可二20)

自古以來,以色列人就有禁食的事。有的時候,個人為著自己的事,在神面前禁食;有的時候,為著以色列國緊急大事,全國宣佈禁食。無論是個人禁食,或全國禁食,其間也要禱告,可以說禁食是為著禱告。一般的禱告,只禱告不禁食,但是在某種緊急迫切的情況下,不但要禱告,還要禁食禱告,迫切的向神呼籲。


禁食的需要

為甚麼禱告要禁食呢?我們按時吃飯,原本是我們應當作也必須作的。吃飯是我們的權利,是我們合法的享受,無論誰也不可剝奪這個權利。但是現在有一個大問題臨到,非常的緊迫,需要我們禱告,向神呼求。為要表示我們的迫切和誠懇,於是放下自己的合法享受和權利,專心的、全力的把這個大問題擺在神面前,求神垂聽我們的禱告,因此有的時候就要禁食。古時以色列人常有禁食,新約時代我們基督徒是不是也要禁食呢?

禁食這件事,不是出於神的命令,也沒有列在事奉神的規矩裡,成為一種禮儀。所以禁食不是舊約的儀式,也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。新約時代,我們也禁食,但不是遵守律法,也不是依照傳統。我們若禁食禱告,乃是在基督裡事奉神的一件重大事情。因為有些重大的事,需要我們禁食禱告,才能解決。

首先,我們要知道,我們若禁食,不是依照傳統作的,乃是遵照主藉著靈,在我們裡面的帶領。當主耶穌還在地上的時候,一些存心不服的人來問他說,施浸約翰的門徒常常禁食禱告,法利賽人也是這樣,唯獨你的門徒又吃又喝是甚麼道理?可見那個時候跟隨主的人,並不禁食,反倒跟著主到處坐席吃喝。那些反對的人,認為主耶穌的門徒不像宗教家,沒有甚麼道行。

主耶穌對他們說,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,豈能叫陪伴之人禁食呢?主的回答很明顯,和主在一起如同陪伴新郎,只有興高采烈的歡樂,哪裡還有問題,需要禁食!主沒有說不要禁食了,乃是說在那個時候,不需要禁食。主接著說,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日他們就要禁食了。

約翰的門徒禁食,是因為他們負的任務太沉重,要叫群眾都悔改。他們背負著這麼大的重任,無法喜樂,必須禁食。法利賽人剛剛相反,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腐化、沒落,不但不悲哀,反而自高自大,以禁食為標榜,誇耀自己的宗教虔誠,完全失去禁食的意義。但是主的門徒不是這樣,我們是因主吃喝快樂,也因主而禁食。或吃喝、或禁食,都是照主的引導,行實際的事。


禁食禱告

有一次,有個人身上有極厲害的鬼附著,門徒們都無法把鬼趕出去。這個人到耶穌跟前的時候,耶穌斥責那鬼,鬼就出來。

馬太福音第十七章十九節:「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,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?耶穌說,是因為你們的信心小。」主耶穌對門徒講完了當有信心之後,同一章二十一節又說:「至於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禁食,他就不出來。」

藉著這件事,我們知道,主不但要我們禁食,而且在必要的時候,非禱告禁食不可。按照上面的例子,有的鬼盤附在人身上,非常的頑強。這人受了極大的痛苦,或跌在水裡,或跌在火裡,鬼仍要繼續的蹂躪人,不把人置於死地,不肯放鬆。到今日,鬼的形態可以改變,但他仍舊盤附在人身上,叫人身不由己的受痛苦。若不趕出人身上的鬼,被害的人永遠在痛苦中,不能救自己。

我們這些蒙主拯救的人,就要奉主的名,趕出那盤附在人身上的鬼。這種趕鬼乃是一種爭奪戰,要把人從鬼的盤據下奪回來,歸給神。當我們與鬼爭奪的時候,就發現鬼的控制力和頑強性,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。我們發現這個人的思想、觀念、認識都已被鬼滲透,成了鬼的堡壘。這人不但不接受真理,而且阻擋真理、抗拒神,毫無理性。

在這種情形之下,不但需要禱告、爭戰,更需要禁食。我們向主表示態度,為著把這人從鬼的權下帶給主,我們放棄吃飯,或是一餐,或是一天、兩天,專一的為著禱告,好使主的權柄臨到這個人,趕走他身上的鬼,叫這個人得到解放,歸給主。


團體的禁食

基督徒不但個人有禁食,或為著某個人而禁食,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,有時也當有共同的禁食,用意是為著主的工作和主的託付。例如在使徒行傳十三章裡,記著在安提阿的教會中,有幾位有話語恩賜的弟兄,在教會裡或作先知,或作教師。他們身上背負著主的託付,在教會中事奉主。有一天,有五個弟兄事奉主,禁食的時候,聖靈就對他們說了重要的話,叫主的工作有空前的擴展。聖靈從五個弟兄中,差派了兩個,到外面去作主的工。聖靈所差派的人,一個是巴拿巴,一個就是為主大用的使徒保羅。

為著神的教會建立,為著基督的工作開展,為著聖徒的生命長進,不但需要有一班清心事奉主的人被主興起來,更需要這班人禁食禱告,好清楚神的旨意,在重要的關頭上,配合神的工作。

而且全教會也當在適當的時候,全體禁食。教會禱告禁食,不是為個人或自己的利益,乃是為著神的旨意在某一個特定的階段上,需要教會的禱告配合,或是轉變一個時期,或是打一場屬靈的仗,為要通行神的旨意。在這種關頭的時候,教會就要禱告、禁食。教會是神的屬靈戰士,禱告禁食就是這戰士的武器。

版權屬 香港教會書室 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