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信息

2012
四月

四月
1

 路加福音十五章共有三個比喻,就是失羊、失錢和浪子的比喻;但也可以說是一個比喻,因三個比喻的重點都是一樣的─結局是「歡喜快樂」,而原因乃是「失而復得」。

失而復得 歡喜快樂

 在失羊的比喻中,牧羊的人說:「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」(6節)主耶穌解說這個比喻的意思,就是「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」(7節)

 在失錢的比喻裡,那個婦人說:「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,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!」(9節)然後主有同樣的解說:「一個罪人悔改,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。」(10節)

 在浪子的比喻裡,當浪子回家的時候,父親的反應是:「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。」(23-24節)最後又對大兒子說:「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」(32節)

 這個「歡喜快樂」的反應,與當時法利賽人因耶穌接待罪人而有的反應,形成了強烈的對比,這亦是主耶穌說出這三個比喻的原因。

 在這三個比喻裡,我們看見神的心腸─因著罪人的悔改,總是歡喜快樂的。同時主教導我們亦該有神的心腸,看見罪人悔改、回轉歸向神,理當歡喜快樂。

 這三個比喻是路加福音獨有的,也符合它的主旨:「人子來,為要尋找、拯救失喪的人。」(十九10)藉這比喻我們看見了最重要的福音真理,就是人得以「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」,乃因著耶穌基督成為牧人,來尋找迷失的羊,甚至捨命作多人的贖價(可十45);又因聖靈的光照,使人得以從黑暗中被尋回;還有因父神無限的憐憫和慈愛,人得以完全被接納,回到父家。

醒悟過來 歸返父家

 我們來細看浪子的比喻:當父親還未去世,小兒子題出要分家產,並離開家園,不願意在家中受限制,要過自己喜歡的生活,放縱情慾,最後耗盡了一切,成為一個極其窮苦的人,甚至淪落到要放豬(這是猶太人最覺羞恥的工作),甚至想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這時候,小兒子實在到了最可憐、最悲慘的地步。

 路加福音十五章12-16節,詳細描述了一個浪子如何一步一步的墮落,遠離父家,傷透了父親的心,直到走投無路。到了17-20節,我們看見他的轉機:他醒悟過來,想到父家的豐富─我父親有多少(非常多)的雇工,口糧有餘,連僕人也有豐富的享受,而曾作兒子的我,倒在這裡餓死麼?

 他這個「醒悟」叫他起來,帶著一顆悔改的心,要向父親認罪,承認自己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父親,深覺自己不配作這個家的兒子,只求父親看待他如同僕人。這說出一個真正悔改的人,不單有悔改的心,還有實際的行動。

神愛浩大 接納浪子

 20-23節顯出父親對於浪子是充滿著憐憫、慈愛,以及完全的接納。父親與浪子相離還遠,但已看見了他,這說明父親天天都在等待、惦念、想望兒子歸家,最終他等到了!

 「…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」(20節)主耶穌親自描述父神的心腸,因他最了解父神。父親是急不及待的,不等待兒子說完了認罪的話,就吩咐僕人拿出袍子、戒指和鞋子給他穿戴,並宰了肥牛犢,歡迎他回家。這實在是一個美妙的比喻,顯明父神是何等的寬恕、憐憫、慈愛,無條件地接納浪子回家。

 浪子的醒悟是因有聖靈的光照,就是失錢比喻所說明的;而父神能夠完全地、白白地、無條件地接納浪子的回家,是因耶穌基督已經捨命,付上了生命的贖價,就是失羊比喻所說明的。所以路加十五章的比喻,乃是有關三一神(耶穌基督、聖靈、父神)的比喻。

 失羊和失錢的比喻,著重於「尋找」;浪子的比喻,著重於人的「蒙光照、悔改、起來」。故此,有了失羊與失錢的比喻,才有浪子的比喻。這構成了一幅救恩的圖畫:三而一的神成就救贖工作,叫人能夠照著自己的本相,「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」,回到父神的身邊。這個偉大的比喻,感動了無數浪子的心,使很多失喪的浪子都被尋回,回到父的家中,被父神得著。

身在福中 應當知福

 在浪子的比喻中,加插了大兒子的反應,是一個不喜悅的反應,這正對應著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反應和感覺。大兒子沒有父親的心腸,所以對於浪子回家,心裡甚不高興;對於父親熱情款待小兒子,更是感到不應該的,所以不願意和他們一同歡樂。

 希奇的是,父親竟然出來勸大兒子(28節)。同樣,主藉這個比喻向文士和法利賽人說話,勸教他們:對於一個罪人悔改,應該是這樣為他歡喜。然而,文士和法利賽人並沒有聽勸,依然自是自義,藐視罪人和稅吏,並且對於親近罪人的耶穌完全抗拒,最終還把他釘在十字架上。

 我們好像沒有大兒子那樣不喜悅罪人悔改的心情,但我們有否大兒子另一種的毛病?就是「身在福中不知福」,我們從大兒子對父親的說話中可見一斑。大兒子對父親說:「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」(29節)他的意思是:「這許多年來,我如同牛馬般作奴僕來服事你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,一切都聽你,但你卻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」

 大兒子一直在父家裡面,一直與父親在一起,卻覺得辛苦,不感到開心,他以「奴僕」的情況來形容自己在家中的服事,又埋怨連一隻山羊羔也沒得到作為獎賞,不覺得能一直在父的家中服事是一種福氣。

 讓我們好好反思:我們一直活在教會中,聚會、讀經、晨更、追求、服事…我們是否覺得這是一種享受、一份福氣?教會自一九三七年起在香港開始聚會,至今已有七十五年的歷史,經過了好幾代,許許多多的聖徒在教會中長大,甚至從母腹裡、在兒童的階段,就活在教會中,這實在是蒙福的!然而我們要小心,不要犯大兒子的毛病─「身在福中不知福」。

有神同在 最大祝福

 大兒子又對父親說:「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」(30節)他因父親款待回家的小兒子,表達了強烈的不滿。對於現代版的大兒子,恐怕還會想:不如我也像這小兒子,出去浪一浪,享受一下世界,然後回來,又得肥牛犢的款待,豈不二者兼得?但這是危險和可怕的思想,不單集了大小兒子兩人的錯誤於一身,還可能「一失足成千古恨」!縱有回頭的機會,只怕到時悔恨難翻,錯失了無數時光和機會。

 父親對大兒子說:「兒阿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」(31節)父親對大兒子一直是滿有憐憫、慈愛,巴望他真知道自己是「身在福中」,因為能夠常和父親同在,就是莫大的祝福。

 聖徒從小就能活在神的家中,常有父的同在,這是美好的,是叫人羨慕的大福氣。父親所有的一切,都是他的,他可以完全享用、支取、得著,因為全是屬他的,又豈只一隻山羊羔!父神巴望我們曉得:我們活在教會中,常有父同在,是何等的甘甜、喜樂、豐富,盡都是祝福!

 人若體會人生一路蒙主引領的福氣,就不會求陳腐的事物,因為曉得神聖安慰、屬天生活,常常憑信就可以從神得著。我們的人生是豐富的、是有福的,我們身在怎樣的福中,要知道、要感恩。願主憐憫我們,給我們看見這種祝福,叫我們永不作浪子離家出走,反而有神的心腸,尋找迷羊,接納回家的浪子。

(集合主日信息摘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