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日信息

2010
五月

五月
9

事奉的場所

 神的旨意是要所有蒙召的人都來事奉他,這是全體事奉的根基。神所要的事奉是從奉獻開始,在生命裡繼續往前,在配搭裡一同事奉,而事奉的境界是在愛中。當我們全體事奉時,不光要知道為何及如何事奉,也需要知道我們事奉的場所。舊約時代以色列人的事奉是在會幕,後來在聖殿,今天我們的事奉是在神的家,也就是教會。

 在整本聖經中,以弗所書和哥林多前書是講論教會最多的兩卷書。雖然這兩卷書沒有直接題到事奉,但我們仍可從中來看有關全體事奉,因為全體事奉的場所是在教會中。一般讀經的人絕少將哥林多前書與以弗所書相提並論,因為哥林多是問題繁多的教會,其光景非常消極,而以弗所書是論到教會的異象和實行,是積極的,看不到有甚麼消極的問題。當我們來看這兩卷書時,需要放下成見,特別是對哥林多教會消極的看法,就會發現將這兩卷書擺在一起是很合理的,可以帶出非常正面、積極的負擔。

身體的整體觀

 從哥林多前書與以弗所書來看全體事奉,不要注重「如何」。哥林多教會不缺恩賜,但她有很多問題,所以不必告訴她「如何」改進的作法,而是回到最基本的問題─「為何」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強調身體與肢體,不是要幫助哥林多人如何全體事奉,而是要他們看見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是身體上的肢體。若看見這點,就知道為何要講全體事奉。

 一個人身體上的肢體數目有限,但信主的人多達千千萬萬,怎可用有限的肢體來代表所有信主的人呢?所以有些人認為信徒不是肢體,而是細胞,因為細胞數目眾多。這看似很合理,卻是絕對不可,因為細胞在人的身體上並非不可或缺─即使一些細胞死了也無大礙,但身體上的肢體是不可缺少的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,用身體和肢體的不可或缺來形容教會,是非常重要的看見。不但如此,身體上的每一個肢體就說出身體的「一」。肢體不但是不可缺少,也是不完整的,不能獨立存在。當每一個肢體都擺在身體裡、正常運作的時候,就顯出完美的光景。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,就是要他們看見這個「整體觀」,正如我們花了這麼多的精力和資源預備主日集合聚會,讓十區的弟兄姊妹相聚,是要叫眾聖徒有整體觀和教會感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 論到全體事奉,盼望全體弟兄姊妹都看見: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每一位聖徒都是身體上不可缺少的肢體,同時是不完整的,所以需要一同聚集,作「一」的見證。當我們有整體觀時,就有「一」的看見。「我們雖多,仍是一個餅,一個身體,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。」(林前十17)擘餅的時候,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有分這餅,吃到你裡面,也吃到我裡面,我們同作「一」的見證。因著這見證,我們都可將自己的一份擺在教會中。教會是我們事奉的場所,但教會中的事奉不是外面的組織和安排,而是首先看見這整體觀。每一次擘餅,我們都需要好好禱告,看見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每位弟兄姊妹都是不可缺少的肢體,我若沒有他們是不完整的,他們沒有我也是不完整的。

 「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」(林前十二12)「身子」是指教會,「肢體」就是我們,最後卻說「基督也是這樣」,這是非常有意思的。原文中「基督」之前有定冠詞the,英文翻譯為「那基督」,包括「基督是元首、教會是身體」這一整體。身子與頭是在「一」的關係裡,而肢體在身子上,所以身子和肢體,均與頭有「一」的關係,所顯出來的就是「一」的見證。當我們看見全體事奉乃是因著與元首的關係,身體上就不會分門別類,乃是彼此照顧。

時間裡的世代觀

 接著我們來看以弗所書,此書也題到身體和「一」的關係。論到整體觀,我們都認識自己是不完全、有限的人,在空間上所佔的十分有限,在時間上所佔的也是非常短暫,所以要從以弗所書看見「世代觀」。以弗所書多次題到世代(三5、9-11、21),讓我們一同來看世代的事。

 詩篇九十篇是神人摩西的禱告:「主阿,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。諸山未曾生出,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,從亙古到永遠,你是神。」(1-2節)2節的意思是:時間還沒開始以前,神是永遠的,是從過去的永遠到將來的永遠;在時間裡,神創造天地,並且特別創造了人,但人的壽命是有限的,所以要藉著一代傳一代,把過去的永遠和將來的永遠連接起來。神是無始無終的,從永遠到永遠,人是在時間裡。在時間還沒有開始以前,神就揀選了我們,而且定規我們活在哪一個世代。

 1節的意思是:我們活在時間裡,卻可看見永恆,與永恆掛鉤;我們雖活在這世代,卻有永恆在望。當我們有這樣的看見,人生的優先次序和價值觀就截然不同。保羅寫以弗所書時,不但叫我們看見身體的整體觀,也看見在時間裡的世代觀,然後在世代觀裡把我們帶進「永恆觀」裡(弗三21)。盼望我們都有這樣的看見,當我們培養下一代時,要把永恆觀種到他們裡面。

 感謝神的憐憫,給我們有整體觀和世代觀,但我們不要停留在這裡。神要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(詩九十1),這樣的看見不只停留在這一代,必須繼續下去,一代接著一代。世代就是人際的關係,從父母到兒女一直延續下去。若我們都願神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,每一個世代都能與神永遠的旨意掛鉤,那麼神就在教會中,並在基督耶穌裡,得著榮耀,直到世世代代,永永遠遠(弗三21)。當我們從以弗所書來看全體事奉時,就要彼此題醒,必須將我們的下一代也帶到這境界裡。神所要我們的事奉,不是只解決一些在現今世代裡的問題,而是要我們進到與永恆有關的啟示、看見裡。

產生歸屬感

 當我們有整體觀和世代觀,神就會給我們裡面有渴慕,叫我們對教會產生歸屬感,將自己擺在教會中。關於歸屬感,詩篇八十四篇是最動人的實例,這是可拉的後裔寫的。根據出埃及記六章可以知道,可拉是摩西、亞倫的堂兄弟。本來神的心意是要所有以色列人作祭司,但因他們在西乃山拜金牛犢,祭司的職分就歸到利未支派的亞倫家,其他利未的子孫就負責有關會幕的事務。可拉族裔不能作祭司,就起來背叛,結果神嚴厲地審判了可拉一黨的人。在審判臨到前,摩西警告可拉的家人,要快快離開那惡人的帳棚,免得同受審判,所以可拉的眾子沒有死亡(民廿六11)。

 可拉是有後裔的,他們因著神的憐憫而留下餘種。當他們寫詩篇八十四篇時,裡面非常渴慕神的居所:「萬軍之耶和華阿,你的居所何等可愛…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,我的神阿,在你祭壇那裡,麻雀為自己找著房屋,燕子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。如此住在你殿中的便為有福!他們仍要讚美你。」(詩八十四1、3-4)可拉的後裔想到神的居所時,裡面滿了盼望,希望在神的家中有分。他們將自己比喻為麻雀,是非常卑微、不值錢的;祭壇是獻祭給神的地方,麻雀住在那裡,因為神接納了牠;找著房屋是指一直住在那裡,不會離開。

 可拉的後裔一共寫了十一篇詩篇(四十二,四十四- 四十九,八十四-八十五,八十七-八十八),這些詩篇叫人很有共鳴,因為我們都是可拉的後裔,在墮落的天性裡都有背叛的基因。當可拉的後裔得著開啟時,看見了整體觀和世代觀,裡面的歸屬感就油然而生。教會就是神的安息之所,也是可拉後裔—我們可以找到歸宿之處。

總結

 當我們從哥林多前書和以弗所書交通全體事奉時,需要有整體觀和世代觀,看見我們是基督的身體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,可以在「一」的實際裡有分,並且將這看見傳遞給下一代。我們需要從神那裡得著開啟,這樣很自然就有歸屬感,樂意投身教會,不需要外面的安排。巴望我們都有可拉後裔的感覺,寧可在神的殿中看門,也不願意住在惡人的帳棚裡(詩八十四 10),就是離開這背叛的基因,將自己擺在神的家中。願神大大祝福教會,對哥林多前書和以弗所書有更高的透視。因著榮耀目標的呼召,我們一同攜手向前。

(全教會特別聚會第二堂信息摘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