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
六月

六月
10

約翰福音二章1-12節記載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蹟,就是在迦拿的婚筵使水變酒。「神蹟」的原文是表號(sign),用來表徵生命的事。約翰記載耶穌的神蹟,目的是「…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,是神的兒子,並且叫你們信了祂,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。」(二十31)我們都已信主,得著神的生命,還要持續經歷這豐盛的生命,正如主說:「…我來了,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」(十10)

在婚筵裡,酒十分重要,叫人喜樂暢快,但當酒用盡了(3節),喜樂就失去了。「迦拿」的意思是蘆葦,代表脆弱,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。人因脆弱而受傷、憂慮、不安,所以沒有喜樂。我們要讓主介入我們的人生,將水變為好酒,叫我們能夠重拾喜樂。實行方面,有以下兩點:

第一,靠主常常喜樂(腓四4)。保羅寫腓立比書時,身處牢獄,應該難以喜樂,然而他不但大大喜樂,也勸勉聖徒要喜樂。這不是因環境而喜樂,而是靠主喜樂。酒會用盡,但靠主而得的喜樂,不受環境支配。

第二,凡事告訴神(腓四6)。一無掛慮的祕訣,是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和感謝,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。我們多禱告,多親近神,必然喜樂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3
六月

六月
10

六十多歲的我,回顧大半生,蒙主帶領走過重重難關,感謝主與我同行。

由三歲至廿四歲,我住在九龍城寨這個「三不管地帶」。當年黑幫橫行,不停招兵買馬。九歲的時候,有一次我在眾人面前失禁,各黑幫頭目認定我是懦弱膽小之輩,所以從不向我招手。現在回想,這是天父的憐憫,使我脫離惡者的魔爪!

雖然我沒有加入黑幫,但身處骯髒環境,耳濡目染,少年時已熱衷賭博。賭博得來的錢,可供我交學費,應付生活所需,卻換來學業一落千丈。我的會考成績很差,升學無望;經母親介紹,在一間銀行當練習生。有一次我賭馬,輸掉一成以上的底薪,我深感不能再靠賭賺錢了,要與賭博一刀兩斷。奇妙的是,賭了六、七年的我,說不賭就不賭,令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主宰。

廿四歲那年,一次公司員工身體檢查,發現染上肺結核,當時是重病。一週三次要到胸肺科服藥打針,用藥後頭昏腦脹,手指腫脹,連筆也幾乎提不起,兼且體重驟降,夏天三十多度高溫,仍要穿毛衣,實在駭人,我真不知自己有否明天?

意志消沉之際,一位基督徒女同事叫我去行山,多做運動,對病情有幫助。大清早,她便陪我行山晨運;試問若非主耶穌的愛,怎會有人這樣關心我?這位女同事不嫌棄我身患重病,邀請我參加教會聚會,得著救恩。後來在神的安排下,我倆成為夫妻,我的身體也逐漸康復。婚後育有兩子,他們在教會中成長,努力讀書,蒙主顧念,都學有所成,成為專業人士,不用我操心,感謝神!

後來,我隨從神的帶領,離開工作多年的銀行界,雖然遇上金融風暴,人到中年,倍感徬徨,但神與我同在,祂的杖、祂的竿都扶持我。為著充實自己,先後考取多個牌照,包括:保險、證劵、保安、領隊、導遊、地產代理等等,總之有甚麼工作就做甚麼,不讓自己閒著。蒙神眷顧,我的失業期絕少超過兩天,即使會考差、學歷低,仍可維持生活,我要大聲讚美主!榮耀歸神!

我的一生,一直有主伴我而行;祂愛世間屬自己的人,就愛他們到底。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讚美主的恩典夠我用!()

2023
六月

六月
10

按著教會對「職青」的年齡劃分,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至卅五歲之間的弟兄姊妹屬於職青。在這大約十年的時間中,人生的變化很大,按現時社會的說法,這裡可能至少已經是兩代,甚至三代人,當然要看用甚麼標準去量度這個「代」字了。為了在有限篇幅中一探究竟,筆者將這篇「代代相識」鎖定在初在職的範圍,亦即在職五年內的這批「職場新鮮人」身上。

探訪福音機構


這一代初職

初在職到底面對甚麼環境?他們又有甚麼需要?可以怎樣為他們禱告呢?這些大家都關心的問題,可能要由過去數年香港的大環境說起。這一代的初職弟兄姊妹還在大專階段時,香港正值經歷浩大的社會運動,以及後來的新冠疫症大流行。這兩件事為他們帶來不少衝擊,前者牽涉到移民的抉擇,後者則是社交模式的轉變。

近年,他們看著許多前輩移民他鄉,不禁也在想:「我是不是也該為移民早作打算?」這個問題往往沒有答案,而是內心的悵惘。「我也知道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,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。但我的親戚、朋友和同事都陸續離開了,這裡的人、事、物變得陌生,我對生活提不起勁。」並非每個初職聖徒都有這種惆悵的心情,但這確實是部分人內心的寫照。

另一面,他們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社交模式。從前在大專聚會,每週五晚都有上百人的聚集,每個暑假都有一系列的追求,在大專院校中也有小組。可以說大專階段是非常多團體生活的,與同伴一起追求主,教會生活豐富。但兩年多的疫情,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了,其間的聚會變為網上,在外不能多人相聚吃飯,讓剛畢業的弟兄姊妹經歷了極大的社交落差。「離開大專後,孤獨感很大,以往聚會完大家都會一起吃飯,現在若不刻意相約,有時候聚會一完結就四散。」矛盾的是,當多人聚集時,大家的關係卻因兩年間的隔離而變得生疏,不容易暢所欲言。

除此以外,他們仍舊須要面對初在職青年的普遍問題,尤其是身分轉換:「憂慮多了很多,首先要做好工作,然後面對家庭的需要及責任,亦要處理好公司人際關係…而且這一切都沒有退路,只能向前走。」遇上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衰退,無疑加重了這些弟兄姊妹心中的壓力。


新世代的牧養和福音事工

我們花了相當大的篇幅探討弟兄姊妹正在面對的問題,看來是充滿了難處,無論是職場還是教會生活,都比五年前的環境差了很多。雖然這些問題確實存在,但同時也讓弟兄姊妹正視了自身的需要,在缺乏中更懂得分辨甚麼是最寶貴的。

「同伴在這幾年的重要性十分突出,大家比以前忙碌,少了很多相交機會,所以很珍惜每次的小組和相交的時間。」原來不少分區在疫情期間建立了職青小組,偶爾在弟兄姊妹家中聚集,互相分享、代禱,紓解內心鬱結。雖然失去了大規模的聚集,但在小組中卻經歷更深入的契交,彼此訴說著只有同齡人才明白的心情,並一起將問題帶到慈愛的天父面前。

街頭佈道

「這兩年在聚會中最感動的時刻,可能是今年職青特會的詩歌敬拜晚會,很久沒有和一班同齡的弟兄姊妹一起盡情唱詩,重燃起內心火熱的感覺。」詩歌很可能是這一代最共鳴的「屬靈語言」,這幾年的香港雖經歷了許多沉重打擊,卻因此產生了許多有質素的本地詩歌。也許是在艱難中引起的屬靈覺醒,這些詩歌正感動著年青人再次將自己獻給神,跟隨主的腳縱行。

教會去年開始成立的MiSpace青年福音事工,其實也是對準這個時代青年的需要。有別於以往的佈道會形式,MiSpace的方式是關係與福音同步進行。盼望弟兄姊妹將職青朋友帶來我們當中時,先透過各類有趣活動或課程讓他們融入弟兄姊妹的圈子,再慢慢以生命見證福音,讓人自行體會「道成肉身」的福音。這種模式也許不及一場佈道會來得有效率,卻是年青人比較容易接受和入門的,而且也讓許多職青聖徒能參與其中,實在是神給教會的恩典。

MiSpace活動


後記

每時代的教會都面對著時代發出的挑戰,無疑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動盪的時代,但神的恩典夠用,祂仍會尋求器皿盛載祂的祝福,在人群中供應生命,解人乾渴。教會六月份開始一系列的職青屬靈追求─「門徒之旅」,請弟兄姊妹為此禱告,求主加上祝福,讓職青弟兄姊妹在裝備追求上也找到屬於他們的「語言」。

「…耶和華阿,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,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;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。」(哈三2)

探訪福音機構

2023
六月

六月
10

作者:格瑞格•波義德、愛德華•波義德
出版社:恩光

《父子書簡》(Letters from a Skeptic)收錄了神學家格瑞格•波義德和他父親愛德華•波義德(Edward K. Boyd)一系列的書信,他們在信中理性地討論基督教神學問題,包括:神是否存在、自由意志、痛苦、死亡等等。格瑞格以愛心和耐性,慢慢為父親解答每個疑問,最終叫他接受信仰。

書中提到許多信仰疑難,例如:為何神允許痛苦與邪惡存在,創世記和科學發現的衝突等等。如果我們和一些喜愛思考的朋友和大學生傳福音,本書大有幫助。

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,不是作者解答這些護教學問題的答案,其實這些都是耳熟能詳,甚至問ChatGPT也有答案。真正重要的是作者以愛心回答爸爸,在書信中流露出對爸爸的關愛。我們可以用辯論、理性說服對方不再質疑信仰,卻不能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(參林後十5)。

特別是我們身處極度情緒化的香港社會,政治立場、疫苗立場…彷彿敵我分明,不是和我抱相同看法的,就不是同路人。而《父子書簡》呈現出來的,正是一種充滿關愛和耐性的示範,以愛心回應和我們意見相左的人,值得我們學習。

(聖徒可經分區執事室或WhatsApp 91720053訂購書籍)

2023
六月

六月
10


「我人生目標,乃是神自己,不是樂與安,也不是福氣…」(詩歌276首)從前,謝國平弟兄的人生目標與世人一樣;信主後,他發現以神為目標,才是最有福的人生。

 國平弟兄,信主前你是個怎樣的人?

我生在六口之家,父母養育四名子女,我排第三。父母在私立學校教書,薪金微薄,每月都要向校長借錢,方能維持生計。後來父親轉去政府學校任教,母親轉去津貼學校,工資增加了,家境也好轉了。這給我留下深刻印象:要有好生活,就要人工高。我的人生目標,就是搵好工、賺大錢,所以大專選科時,揀了熱門的建築管理。

 

 你如何信主?

中小學階段,我在教會學校讀書,對聖經故事不陌生,卻視為一些無聊的神話故事。有一次,有人邀請我參加教會的主日聚會,對我有很大啟發。當日信息提到末世大災難,主耶穌要來審判。這情境非常嚇人,我想:「不信耶穌的人,結局是永遠滅亡、永遠受苦,實在無法想像!究竟聖經的話是否真的?」這問題常常縈繞內心,但我沒有再接觸信仰,直到入讀理工學院(理工大學前身)。

大專第二年,我看見一位同學的巨大轉變。在我眼中,這同學是壞學生,無心向學,空堂時與其他壞同學賭錢。他信了耶穌後,完全改變,不再與壞同學混在一起,甚至被嘲笑為「耶穌仔」。這位同學邀請我參加年初三在尖沙嘴聚會所舉行的新春佈道會,呼召的時候,我便站了起來,決志信主。

信主之後,我覺得要認認真真地走基督徒的道路,持守每天讀聖經。當年許多弟兄姊妹在理工讀書,我們常在校園的飯堂裡相聚,一同用膳、相交、傳福音,還相約到學校運動場打球。在這樣的氛圍下,我的屬靈生命漸漸成長。

一家五口

 畢業後做甚麼工作?職場上有何難忘經歷?

第一份工作從事土木工程,起初打算每天提早到地盤有個人晨更,但實行不久就漸漸鬆懈,甚至對信仰越來越冷淡。一年之後,我轉去一間大型裝修工程公司,負責計價投標,那時有弟兄叫我到他家一同晨更,冷淡的心重新被挑旺。晨更之後,我留在弟兄家中吃早餐,然後上班,途中思想晨更所讀的經文,深感主的同在何等甜美!本來我的上司極難相處,但因著有主同在,再艱難的環境也能面對。

後來我被挖角到另一工程公司,但任職不久,那個招攬我的主管與大老闆反目,揚言「拉大隊走人」,要拖垮公司的生意。他叫我一同離職,但我裡面有很深的感覺:「我不可同流合污,做傷害別人的事。」於是我回答:「我所相信的神,不容許我這樣做。」結果被他痛罵一頓,但管他怎樣責罵,我要向我的神負責。

一年多後,我再被挖角,人工增加一倍。過了兩年,時值一九八九年,香港經濟急轉直下,公司無生意,於是大裁員,我是其中之一。我想:「不如出來創業吧,這樣就有更多時間可自由服事主。」我向主禱告:「若三個月內沒有生意,我便繼續打工了。」主的作為真奇妙,兩個半月之後,我接到第一單生意。

做了老闆之後,不久收到稅單,仍照我從前的入息計算,須繳交大額稅款,於是我向主禱告,求祂幫我「找數」。主再次顯出奇妙作為:忽然有客戶找我裝修,費用剛好抵消稅款,而自此之後,再沒有接到同樣的大生意。這些經歷,叫我深深體會主話的真實: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六33)也為我日後成為傳道人埋下伏筆。

 

 主怎樣呼召你成為傳道人?

我打工九年,做了七年生意,其間投入教會服事,包括負責主日信息。一九九七年回歸在即,市道當旺,工程火熱,我的生意也做得不錯,然而主呼召我全時間事奉祂。當時我有三個女兒,太太是主婦,家庭擔子沉重,但因著主的呼召,四月一日我放下生意,成為全時間同工。不久發生亞洲金融風暴,香港經濟受到重創。事後回想,若我當年繼續經營生意,必定受到牽連。

約書亞記提到以色列人過約旦河,不是等到河水分開然後過河,而是當腳一入水,河水才分開。同樣,我們先要踏出信心的第一步,然後就看見主許多的作為。

長者旅行

 你是其中一位服事長者的同工,有何體會?

我除了服事初信、職青,主也帶領我服事長者。當年只有荃灣和新蒲崗兩區有長者聚會,我學習向長者分享聖經。我的聲量大,長者聽得清楚;分享的內容著重生活層面,他們覺得受用。感謝主,聚會人數越來越多,後來各區都有長者聚會,總人數超過五百人。

我的服事負擔,是叫聖徒晚年要靠主喜樂。約翰福音二章記載迦拿的婚筵,提到酒用盡了,沒有喜樂了,這正是人生的光景。人老了,身體轉差,整天唉聲歎氣,如何能夠喜樂?祕訣是靠主喜樂,許多年長聖徒都有這方面的經歷,見證主的榮耀,也給年輕一輩留下美好榜樣。

 

 平日有甚麼興趣?

靜態方面,我喜歡玩砌圖,對腦筋有幫助。我沒有要求自己要限時完成,可以慢慢去砌。當砌好一幅二千塊的砌圖,好像從前完成一個裝修工程,很有滿足感呢!

動態方面,我會與太太出外散步,或是東南西北四圍逛。我發現原來香港有許多地方我從未踏足,感覺十分新鮮,本地遊成為我兩夫婦的共同興趣。

攝於迪士尼樂園

2023
五月

五月
12

家庭特會今年再次在尖沙嘴聚會所現場舉行,主題是「家•生命的工場」,藉著創世記中雅各的故事,講述聖靈怎樣在家庭的場景陶造人的生命。雅各從原生家庭到自己的家庭,一直都在精心抓奪,試圖掌控一切,然而神的介入,改變了他的生命,也改換了他的名字,讓他學習完全放手,最終使他成為一個降服神並敬拜神道路的人。

四月七至八日,一百三十位聖徒參與是次特會。除了兩堂主題信息外,其他環節包括:繪畫雅各及自己的生命線(個人安靜、小組分享);家庭溝通工作坊;生命的見證(特約的夫婦分享);開放的分享(特會的領受)。特會後還推出了五次有關雅各的查經材料,讓各區的家庭小組可以藉此繼續有深入的相交。以下是兩位聖徒出席特會後的分享:

 

 不一樣的雅各 

我從雅各的人生,看到神的工作、旨意和計劃從不改變。神在人身上先有細細的陶造、雕琢、煉淨,然後就得著一個脫胎換骨、不一樣的雅各——以色列!

有一個片段感動我心:當時雅各為了逃避哥哥以掃追殺,逃到舅父拉班家中,一住就二十年。驀然回首,二十年裡他白日受盡乾熱,黑夜受盡寒霜,十次被改工價…但他見證神是慈愛又信實,一直與他同在,一直保護、看顧、賜福給他!我由衷感受到雅各這二十年沒有白受苦也沒有白流淚,因為他親身主觀經歷了這位與他同在同行、又真又活的神!

雅各在人生低谷時,妻子拉結難產而死,接著父親以撒離世,然後痛失約瑟,便雅憫又不在身邊。他驚聞約瑟還在,立即帶著一切所有的,起身往別是巴,獻祭等候神,這舉動觸動我的心。一直以來都是神主動尋找遇見雅各,但今次他竟然獻祭尋求神?雖然雅各心裡著急,想趁未死以先,去見愛子約瑟一面,但他裡面卻甚是害怕,害怕離開神旨,害怕離開神應許之地迦南。所以他等候神,尋求神,他看神比約瑟更寶貴重要。他存著一顆敬畏的心,仰望神的回應。以前不停抓奪、拼盡摔跤的雅各,竟然會停下來,安靜獻祭等候神發言?真的難以置信!甚願像此時此景的雅各一樣,我們在人生大大小小的事情中,都停下來,安靜尋求神,邀請神介入在其中,並且作王掌權,親自引導我們當行的路!()

 

 回去伯特利 

「我們要起來,上伯特利去,在那裡我要築一座壇給神,就是在我遭難的日子應允我的禱告、在我行的路上保佑我的那位。」(創卅五3)

這次家庭特會,感覺就好像神再把我帶回到伯特利,就是遇見祂的那天,祂賜福和應許,並自己如何在神面前奉獻的圖畫。最感動我的是,神是一位不變的神,祂一直守約施慈愛,並對祂的恩賜和揀選沒有後悔。

神早在雅各逃難時,便主動向他顯現,給他啟示和應許(創廿八11-15)。神定規揀選了雅各,無論他走到哪裡,剛強或軟弱,神都不放棄他,一直在他生命中陶造,直到神成全了向雅各所應許的。

雅各離家後歷盡人生高低和考驗,當他準備離開拉班時,發現在多少個黑夜和困苦中,原來神一直同在,並一直暗暗保守;神一直主宰安排,為他人生作主。當雅各準備迎見以掃前來,在生死關頭時懼怕和愁煩,他竟懂得找著神的應許,定意向神呼求禱告(創卅二9-12)。雅各慢慢從認識「你的神」,轉變為經歷「我的神」。

雅各所遭遇的一切,或輸或贏,都有神的計劃和帶領。神在人各種際遇中也會與人角力,要把人「破碎」,並慢慢重建起來。神要叫雅各認識自己的不能,並服下來承認祂是神;一切都不是自己勞碌所得,乃是出於神。

我信主多年,也在教會中有服事,但不論家庭、工作或事奉,總是越來越有辦法和經驗,很容易便用自己的意思去安排和處理,卻又常常碰釘。求主教我更認識神的作為,更信靠祂。

等到雅各在示劍穩定生活下來,神仍再向他顯現呼召(創卅五1)。「我們的家在示劍還是伯特利?」是的,屬世的文化和價值觀,很易使我們重心慢慢偏離。感謝神仍再向我們呼召,我們的家該成為神的家,我們的家要有不一樣的見證、目標、價值觀和生命流露。

求主施恩,讓我們都起來,再次上伯特利去,在那裡向神築壇!()

2023
五月

五月
12

感謝神帶領我報讀週四晚的聖經概覽課程,當中查讀了約書亞記,使我獲益良多,每一堂都有豐富的得著!

第一、二堂時,我正值屬靈低潮;家中發生的事,令我對神感到疑惑。當時心靈疲累,掙扎著來不來查經,神就藉著書卷開首安慰我:祂不但是託付者,也是堅固者!雖然我軟弱無力,但神以祂自己的同在來堅固我,我就能剛強起來!

神也提醒我要對祂有信心。那時我對神的疑惑和心結還未完全解除,但聖經說:「等到…把腳站在約旦河水裡,約旦河的水…必然斷絕…」(書三13)我是否有這種信心,眼見前面水流急速,仍願意相信神的安排和帶領,把腳踏入水?神提醒我:「不是你的腳有多厲害,而是我在你前頭走。」感謝神,無論我靈命高或低,祂從沒有離開過、沒有改變過,一再堅固我,在前頭牽引著我。祂要改變我們,由軟弱變剛強,由人的幫手變為神的僕人(書一1,廿四29)!

此外,神提醒我要對罪零容忍,因罪在祂面前是不能隱藏的。我的性格稍為偏向完美主義,有時犯罪後感到羞愧,不敢見神,想把罪惡藏下,但神斬釘截鐵地把對付罪的方法陳明在我們面前(書七16-26):立即、不隱藏、放在神面前。願神光照我心裡的隱情,若有得罪神的地方,就不再隱藏,立刻對付。另一方面,即或人會有犯罪和失腳的時刻,神的智慧和能力比這一切都大,祂的能力在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,祂的奇妙作為越過我的失敗,所以要「舉目觀看」(書五13)這位奇妙的大能者,一直倚靠祂。

查讀分地的內容時(十三至十九章),神反問我是積極竭力地追求,還是與現實妥協而放棄?尤其在傳福音方面,我試過傳福音給身邊的人,但沒有甚麼果效,就很想妥協、放棄,心裡說:「罷了,他們不會信主。」查經的時候,感覺被神狠狠責備,祂說我和約瑟的子孫一樣(書十七14-18),都是貪生怕死,只想不勞而獲。求主幫助,使我能夠憑信支取祂的應許,願意竭力追求主,遵行祂的旨意。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,願我們的人生都能一直持定、仰望、努力追求這位豐富的主!共勉之。()

2023
五月

五月
12


我的大女兒在二○二一年九月受浸了,我和太太、小女兒參加了受浸聚會。感謝主在大女兒心裡作工,使她願意受浸歸入主的名下,也令我想起主如何施恩,帶領我家領養了兩個女兒。

從小父親便帶我到教會,由兒童、少年到青年,香港教會一直陪伴我成長。我和太太結婚不久移居新加坡,一方面在新環境忙於工作,一方面希望生兒育女,建立家庭,但多年未能成功,父母也有點著急。我們曾一度放棄,後來太太有了領養的念頭,我卻相當抗拒,覺得領養的孩子始終不屬於自己。不久,母親也贊成我領養,她自己就是在領養家庭長大,而我的祖父也是被領養的。但我覺得那是上一代的事情,所以還是擱置了領養。


信心的試驗

一天,太太在路上巧遇從香港來新加坡旅行的主內夫婦,弟兄是我們在少年聚會已認識的,多年未見。他的妻子雖是首次和我太太見面,卻十分投契,還透露了正在申請領養。他們回港後,太太再聯絡姊妹,她就詳細講解他們怎樣申請;得知我們的狀況後,也建議我們搜尋領養的資料。當太太跟我說起這事,我倆感到有主的安排,於是開始尋找資料,不久找到一間幫助家庭領養的服務機構,得知能領養本地孩子的機會很低,而新加坡和中國政府有協議,可通過合法程序申請領養中國的孩子,絕大部分是孤兒院的女嬰。

服務機構也提供一些輔導課程,讓我們認識被領養孩童的心理,以及父母應盡早向孩子透露領養事宜。完成輔導後,我們決定申請領養;提交了大量文件,只得慢慢等待,因為申請的家庭不在少數,輪候的時間很長。

兩年之後,我們收到服務機構來電,告知本地有一早產女嬰等待領養,但生身父母對領養人有三個要求:第一,必須是信徒;第二,雙方要見面;第三,當孩子一歲、五歲、十五歲時,拍一幅照片經機構交給他們。第二、三個要求令我們措手不及,一來見生身父母有點尷尬,二來他們住在新加坡,又有孩子的照片,將來孩子會否離開我們,與他們相認?但如果我們不領養,她又要等多久才有合適的夫婦領她回家呢?

正在猶豫之際,主叫我們想起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,他和妻子撒拉等候多年,終於得著神所應許的兒子,但神竟然要他把自己的獨生子獻為燔祭,這個試驗多麼難熬啊!神提醒我們天地萬物都歸於祂,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;這個女嬰的出現,是要試驗我們是否停留在自己的思維裡,還是願意讓神帶領我們進入祂的美意。我們求神幫助我們如何作這女嬰的父母,也願意把她獻給神。我們對她沒有主權,不必害怕她將來會否回歸親生父母,只要按著神的託付而行,一切有祂的帶領。

感謝主,領養過程十分順利。我們把女嬰抱在臂彎,百感交集;她的身體是那麼細小,我們的責任是多麼重大!我們進入人生新階段,領略到為人父母的辛勞,也體驗到小生命帶來的歡樂。我們把喜訊通知散居各地的家人,他們都與我們一同感恩,一同喜樂。


奇妙的旅程

我們的焦點都在這孩子身上,差點忘記原先的領養申請還有待處理。就在孩子兩歲生日不久,時近歲末,收到服務機構的通知,說內地有個約十月大女嬰可供領養,還附上照片──圓圓的面,拿著玩具向前凝視,樣子乖巧。我們內心卻有許多疑問:當初只計劃領養一個孩子,神已經賜給我們,還要領養這一個嗎?我們能負擔兩個孩子嗎?祂預定這個還是那個作我們的孩子?我們求問神,很快就明白神的心意──祂太愛這兩個女孩了,不但要給她們一個家,還要使她們作姐妹一同成長。心中再無懸念,決定踏上旅程到內地領養這女嬰。

翌年一月,我們帶著女兒從新加坡飛往廣州,再轉機到江西。等待了四年,終於把這女兒抱在懷中!當晚在酒店房裡歡迎這個家庭新成員,看著兩個小娃娃懵懵相對,我們會心微笑,她們還不知道要作姐妹呢!我也想不到,我的祖父、母親、女兒,三代人都是被領養的。辦妥所有手續後,我們平安回到新加坡。

我們謝謝家人和聖徒的代禱,感謝天父在領養事宜,藉著神蹟奇事叫我們學習屬天的功課,使我們看見祂的旨意和大能。看著女兒漸漸成長,開始接觸花花世界、社交媒體和巨量資訊,我們一方面引領孩子到主面前,另一方面求主加給更多恩典。

回顧過去十多年,神在每階段的作為都超過所求所想,我們發覺對以前所學真理有更多的認識,對神的大愛有更深的領會。原來最大的收穫不是得到兩個女兒,而是我們做好管家的職分而得神的獎賞,就是神自己。求主保守我們地上的旅程,更多經歷神,學習愛祂、敬畏祂、事奉祂。我們滿心感謝讚美,因為我們就是神的兒女,祂樂意把自己賜給我們作永遠的基業,榮耀歸神!()

聖徒如有見證分享,歡迎投稿至家訊組。
電郵:news@churchinhk.org.hk
投稿注意事項請參閱:www.churchinhk.org/歡迎投稿分享

2023
五月

五月
12

容邱小燕姊妹自小得救,至今信主已六十餘年。從劏房到宿舍;從職場到家庭;從香港到加拿大又回香港;從自己一家到許多「媽咪」。在神帶領下,姊妹上過高山,也經過幽谷,外人看,恍似已對主有足夠經歷,但姊妹笑言神給她每天的「功課」都是新鮮的,她只盼繼續明白神的話,認識祂的愛。

 

 問:請問姊妹如何信主?信主後的教會生活是如何?

小時候,我家境清貧,一家五口擠於一劏房中。當時,有一位女士獨居於旁邊另一劏房,看見我們家居住的環境擠擁,便邀請我和她同住。這女士是基督徒,在我十歲時,她帶我到兒童聚會中認識神。雖然母親滿天神佛,但她不介意子女「返教會」,也覺得子女信耶穌是好的。感謝神,父母已在有生之年相信了耶穌。

我在教會中漸漸認識神,深感神是真的,母親所拜的「神」數目雖多,但全是假的。我在十五歲時受浸,不久便加入兒童服事。今天看見當時服事的兒童在教會成長,甚至也有服事,真的有很大的喜樂和安慰!

自小時參加兒童聚會起,我對信仰十分認真。週二禱告聚會、週四全教會追求、週六青年聚會、主日聚會,我每週所有自由時間,幾乎都在教會中度過,也為此放棄了其他的課餘活動。這一切追求、訓練和裝備,成了我的根基,幫助我以後再去服事其他聖徒。

姊妹的雙親和么弟,都已在天家。
 

 問:姊妹曾任職護士,從全職護士到全職服事家庭,當中有何經歷呢?

中學畢業後,我為前路禱告尋求神,後在主引領下就讀護士學校。當時的護士學校是住宿制的,學生每週只能回家一天,而且要一面輪更工作,一面讀書,十分吃力。我曾試過被編排連續十三晚工作,也曾試過剛完成夜更工作,小睡兩、三小時後就要起牀上課。若非神的能力,我無法兼顧如此繁重的課業和工作。

受制於環境和體力等,單以出席率看,我在當時聖徒的操練風氣中會被批為「不愛主」,但在這樣的限制中,我卻學習到與主不斷相交,學習到在艱苦中順服。我相信,每個人有各自的際遇,神都知道,且祂要在一切的際遇中鍛煉人。

七零年至七三年我在浸會醫院任職,在職場上表現優秀,深得上司信任。護士這行業難以請假,為了參與為期一個月的探訪台灣教會之行,我曾毅然辭職,因為相信神會為我預備。回港後,我再申請入職,醫院不但願意重新聘用我,我更獲升為病室主任(ward in-charge),可見神的信實。當時我在醫院中頗獲重視,護士長也有意繼續提拔我。我本計劃生育後旋即回到職場,但回到工作後內心不平安,感覺神不許。同時,丈夫正預備考外科專科。家庭、事業、教會,三者間有很多拉扯。禱告後,雖然十分不捨,但我也順服,決定放棄工作。

全職「師奶」絕非容易,家中大事小事,上至老人下至兒孫,各方面都要照顧。七三年結婚後,我便與老爺奶奶同住,當中有很多要適應的地方;為福音的緣故,更要忍耐。感恩的是,禱告二十年後,兩老先後得救。照顧兩老至今,我覺得仍在學習許多生命的功課。同樣,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(尤其幼子多年有嚴重濕疹,我為他費盡心神),我覺得神曉得我為人理性,做事雷厲風行,因此教導我成為一個會體諒別人的人,好服事祂的小羊。

姊妹(右四)一家都在主裡,2019年1月老爺被主接去。
 

 問:姊妹之前移民加拿大的經歷又是如何的呢?

當時接近九七中英交接,人心惶惶,我們便考慮移民加拿大。在加拿大的生活不是一帆風順,要重新適應環境,重新開拓收入來源,重新投入教會生活。丈夫後來因事業規劃等原因提早回流,只有我一人與子女留居加拿大,直至我們滿足當局規定的居留年數,可申請老爺和奶奶入籍加拿大,我才回港。

縱然環境會不效力,心情也會夠不上,但神是看顧人的神,一直祝福我們。在人看來不效力的環境中,讓我切實經歷祂話語的真實,如:「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,為我們眾人捨了,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?」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…」(羅八32、35)

當時加拿大教會問題不少,先有不同種族和語言問題,後至八零年末有教會分化危機。在我留居加拿大的日子,神也擴張了我屬靈上的境界──與長老夫婦一同禱告尋求教會的方向,為修葺教會付出,提供聚會地方供教會在列治文開展等。回想過來,加拿大的日子雖然毫不輕鬆,有許多淚水,但我相信神藉這段時光訓練我,使我成熟,可以作神忠心的管家。

 

 問:姊妹為何起意成立「媽咪小組」?「加油小組」又是甚麼?

回港後,因著過往經歷,我深感媽咪信徒需要互相扶持,也要加強她們的信心,讓她們把自己的一份投入教會。主婦們在家庭生活中所面對的壓力絕不可輕視,在忙碌的生活中,她們很容易便會選擇離開主。作為母親,我也堅定相信,子女是神所賜與我們代為看管的生命,絕對不可輕易讓仇敵從我們手中奪去。惟有媽咪信得好,子女才能跟上去。

按神所給我的託付,我便開始了「媽咪小組」。我們會一同查讀聖經中婦女的故事,同心彼此代禱,更會把聚會內容錄音及筆錄,發給未能參加聚會的媽咪,一同蒙福。我們一直實行了約十年,後來因不少家庭前往沙田區開展,「媽咪小組」便暫告一段落。

因著我原來擁有的專業背景及知識,聖徒們有需要時,我都樂於分享我所知的醫學知識,並提供協助。「媽咪小組」後,我應另一姊妹邀請,開始參與「加油小組」,當中不乏有患病或大病初癒的信徒;在人生大起大落中,只有更多認識主才是唯一出路。我們會流淚、傾訴,也會查經、唱詩,在主的愛裡相交同行。

媽咪小組的營會活動
 

 問:姊妹信主至今六十餘年,信仰路上有甚麼與我們分享呢?

第一,要認真去認識神的話,不但是表面字句,而是尋求實化在生活中;第二,要敬畏神,神是輕慢不得的;第三,不要將神當作偶像,我們的信要超越所謂的「有求必應」;最後,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。

回首過往,我覺得神藉許多際遇教導我,令我認識自己的無有。留在那些處境中是難受的,我一離開便會立刻舒服,但要相信——只管向神求恩典;要順服——欣然接受神派的「功課」。我們所得的,神會替我們持守。預備踏入耄耋之年,惟願那日我們都能在審判台前坦然無懼見主的面。

在呂梁宏恩姊妹家的加油小組

 
家訊組曾在二○一八年訪問容量東弟兄、容邱小燕姊妹兩夫婦。如信徒有興趣,可參閱第850期家訊《知死.醫生 On Call到永世》

2023
五月

五月
12

今年我們一同讀約翰福音,主日信息的主題是「生命的福音」,副題是「信.連結.更豐盛」,主題經文是「⋯我來了,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」(約十10)約翰福音是生命的福音,處處洋溢著生命。主來了,是要將生命帶給人,不但叫人得生命,並且一直經歷這豐盛的生命。信是豐盛生命的入門,信主後我們要持續連於主,並連於弟兄姊妹,這樣就能進入更豐盛的生命。

一章1-18節是整卷約翰福音的引言,提到在已過的永遠裡(太初)就有道,即是主耶穌,祂與父神同在,不能分開,將神表明出來,祂就是神。萬物是藉著祂造的,並且生命在祂裡頭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在創世記一章,神說要有光,就有了光;光是生命之源,帶進萬物生命的開始。同樣,基督徒的生命,始於蒙光照而信主。當人接受光相信主,就得著神的生命,作神的兒女。

「道成了肉身,住在我們中間,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⋯」(14節)主耶穌成了肉身,住在人中間,帶來恩典與真理,這就是福音。願我們有柔軟的心,向主敞開,蒙祂光照,更認識真理,更經歷恩典,而且恩上加恩,活出更豐盛的生命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3
四月

四月
8

二月十一至十七日,一對夫婦(余國輝弟兄、張淑群姊妹)和兩位同工(馬曼娥姊妹、陳穎姿姊妹),前往菲律賓宿霧(Cebu)與保和島(Bohol),傳揚福音並探望聖徒。七天的短期宣教之旅,見證神的帶領,開展宣教事工。

左起:陳穎姿、馬曼娥、Carren、張淑群、余國輝


青年宣教機遇

余國輝弟兄:回想建立MiSpace的過程中,籌委們曾提起宣教的機遇。疫後香港開關,加上多和青年人交往,驅使我們積極探索宣教,建構更寬廣的外展平台。我們相信跨文化事奉的經歷,對擴闊青年群體的生命大有裨益,所以一直希望能開辦宣教體驗事工。

選擇菲律賓作為第一個考慮地點,是因多年前我曾在當地傳福音,建立了人脈關係,而那裡的文化和地理不至太陌生,較有機會順利開拓。感謝神為這次行程預備了不同的人事物:與宿霧教會的連繫、獲當地聖徒熱情接待、興起熱心的初信姊妹Carren引路、準備了不同的家庭可以探訪、有學校願意開放舉辦活動…其間神亦垂聽許多禱告:奇妙地買到合適船票、尋回失物、控制暴雨天氣…讓我們切切實實地經歷祂的同在!

菲律賓常有地震、颱風、水災,亦有貪污、貧富懸殊,許多菲律賓人活在艱難和痛苦中!他們雖認識耶穌的名字,卻大多不清楚基督的救恩,沒有得救的把握,沒有得到因信而有的喜樂和平安。這次短宣只是開始,但願更多青年人聽見菲律賓呼聲,投入宣教行列!

與菲律賓青年人聚餐


美好的安排

張淑群姊妹:我兩夫婦本想通關後往外地旅遊休息,順道探望當地弟兄姊妹,最後竟變成了一次短宣,背後實在有神的主宰。在閒談中,穎姿和曼娥也加入這次旅程,大家都期望在海外能得著傳福音的契機。

去年在網上認識一位菲律賓青年人Carren,帶了她信主,並每週與她在網上查經。我向她提及會到菲律賓,她便想和我們同行。本來預計往馬尼拉以北的描里瓦(Baliuag),因廿五年前這裡是我兩夫婦宣教的地方,有我們熟悉的弟兄姊妹,所以計劃重遊舊地,也可在菲律賓聖徒的家鄉有些探訪工作。

然而,主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,訂機票、旅店期間,發生了幾件不尋常的事情,以至計劃受阻(時至今日仍未能知悉原因)。其後Carren極力邀請我們到她家鄉保和島傳福音,這島在馬尼拉以南,已往我從不考慮這地點,因對南部的印象是不大安全。心中躊躇之際,想起保羅曾想往庇推尼傳道,耶穌的靈卻不許,接著便看到馬其頓異象(徒十六7-10)。這樣,主便引導我們轉向一個從不認識的海島去。回望我們在宿霧和保和島所遇到一切的人事物,盡在祂奇妙的安排中。

探訪當地聖徒

宿霧教會


神已動善工

馬曼娥姊妹:透過Carren的聯絡,我們能夠接觸中小學生,我經歷到聖靈在當中的帶領。這兩間中小學是Carren的母校,都是第一次有外人到訪交流,非常歡迎我們。我們帶他們唱詩歌、玩遊戲,向他們講聖經故事,最後有呼召及祈禱。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,看出他們非常單純,心很柔軟,相信神的大愛已臨及他們。

藉著Carren,我們也認識了一班大專生。抵達保和島首日,這班熱情的青年人為我們預備了豐富的午餐。我們玩遊戲、唱詩歌,彼此認識,真的很喜樂、很溫暖!往後幾日,我們跟他們仍有接觸,抓著機會向他們傳福音。與他們最後一次吃晚餐,我們一同唱詩歌,帶他們禱告接受救主。神已在他們心裡動了善工,主必不撇下祂的小羊,盼望很快可以再見到他們。

菲律賓中學生

祈禱接受主


加倍的感動我

陳穎姿姊妹:自去年起,心中一直有感動:要動起來!靈要被挑旺!主給了我一句話:「願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我!」MiSpace的成立,菲律賓的短宣,正好印證這一直以來的感動。

整個行程中,看見主聽禱告,也行在我們前頭。很多事自己還未想到,主已經安排人做好準備,例如當地教會的支持、住宿的地方、車輛的預備、學校的活動、當地福音機構的幫忙,全不是我們預先計劃的,實實在在感受到主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,直達菲律賓,使萬民作祂的門徒,所以早早預備好人心。在主裡沒有難成的事,只要是出於主的,祂必負責到底,我們只要配合,主的事工就能成就。

六月份的學青暑期培訓,我們會再到菲律賓短宣,廣傳福音,也盼望給曾接觸過的慕道者有更深的栽培。願他們都作主的門徒,為當地帶來福音的復興,求主記念!主必得勝!



2023
四月

四月
8

「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」(約十三34)這是主離世前對門徒的囑咐,命令他們彼此相愛;主怎樣愛他們,他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主怎樣愛門徒呢?約翰福音十三章記載,主為門徒洗腳,親身示範何謂愛——放下自己,服事別人。我們照著主的吩咐,彼此相愛、服事,就顯出主的生命。

彼得也提到彼此相愛:「最要緊的,是要彼此熱切相愛,因為愛能遮蓋許多的罪。」(彼前四8•新漢語譯本)「熱切」原文有「出」、「伸展」的意思,形容跑手衝線時出盡全力,整個人向著終點伸展出去,這裡指我們要出盡全力去愛。

教會該有熱切的空氣,人人切望去愛人、服事人。若我們不熱切,就會變得冷淡,不但在這最要緊的事上失落,並且會滋生罪惡。相反,我們熱切地愛,就能遮蓋許多的罪。

感謝神藉著小組相交擘餅,叫我們得以更新,人人靈中敬拜、愛中連結。巴望這不是三分鐘熱度,而是成為我們的常態。在這愛心冷淡的末世裡,求主復興教會,一直在熱切的愛中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3
四月

四月
8

今期家訊訪問一月份新任長老張濤弟兄。弟兄有全職工作,他有怎樣的職業觀?如何兼顧工作、家庭和事奉?且聽他娓娓道來。


張濤弟兄,你如何信主?

我的父母是潮州人,卻在湖南相識生活。他們沒有教我潮州話,但母親教了我睡覺前閉上眼睛唸一句潮州話:「感謝神賜我平安,阿門!」來到香港,一位老師用普通話向我這新移民插班生傳福音,那時是小學二年級,我第一次聽福音就決志信主。

小學畢業前有福音營,我回轉歸向主,但中學時期又停了聚會。大專階段,我出國留學,才認真思想人生的意義。我覺得一般人追求的所謂幸福,沒有長久的意義,不如重新試試學長們所見證的神吧!結果信主成了我從未後悔的揀選。


你信主後,救恩怎樣來到你家?

家中母親最先信主,她小時候被送到一個信主的親戚家庭,生活了一段時間,有機會認識救恩。但在那動盪、無神論掛帥的年代,她未有機會在屬靈上成長,結果迷失在洪流中。

畢業回港後,我帶了弟弟信主,後來邀請母親參加新春佈道會,她回轉歸主。十多年後,對信仰最冷淡的父親也信主了,全家得救,榮耀歸神!

(張濤弟兄向家人傳福音的經歷,詳見721期家訊的見證分享「今天救恩到了這家」。)

與青年聖徒合照


你從事甚麼工作?在職場上有甚麼體會?

我攻讀電腦科學,從事編寫程式相關的IT(資訊科技)工作超過二十年。因多年都在同一行業,慢慢工作變得純熟,成了某次特別聚會提到的comfort zone(安舒地帶)。那次特會後我禱告主,讓我離開安舒地帶而多經歷祂。不久,經一個電話轉介,我加入另一公司。經歷了很艱難、很忙碌的一年(往往晚上十一時才歸家),我遇到行內一些極不專業的IT管理,對此專業失望了。又是一個電話,我起了轉工的念頭。經過在主裡的考慮,八年前轉到現在的崗位,從事行政協調工作。雖然還是在同一行業,但所接觸的層面擴大了,對整個商業運作和生態環境有了新的涉獵。

我一直在大型企業裡辦事,一般人以為是「老闆」的行政總裁或部門主管,其實只是「打工皇帝」,在一段時間裡拿到一些所謂的成績,賺夠花紅便另謀高就。我覺得這情況就像士師記所描述的:「那時,以色列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」(士廿一25)在我身處的行業,管理人員表面堂皇地說要為公司、為大眾,實際上大多是為自己,沒有為公司的長遠利益而用心管理。這令我反思:要活出對的服事態度,服事人像服事主一樣,實在不容易!我問自己:我在別人的事上能有忠心嗎?如果不能,主怎麼會把祂的事交託我?

感恩的是,在職場上認識了一些熱心的聖徒,曾相約每天開工前一起讀經半小時、午間團契分享、每週一次晨更、每月一次午間禱告和聚餐等。現在還有約十位聖徒每月相聚分享,實在寶貴!


當弟兄們與你交通長老職任,你第一個反應是甚麼?有沒有掙扎?

第一個反應是感覺不配,論恩賜、才幹、見識和聰明都感不夠。自覺只是陋器一個,從未想過擔任長老職分,只是與兩位長老交通後,知道教會確有需要,就同心為教會禱告,之後就讓主帶領和顯明祂的心意。過程中當然有掙扎,主使我想到:「並不是我們憑自己能承擔甚麼事;我們所能承擔的,乃是出於神。」(林後三5)就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堅持。教會的元首要打發誰,有絕對的主權,但願不辜負主的揀選!

一家四口


你是唯一的帶職長老,面對工作、家庭、事奉各方面的拉扯,如何管理時間?怎樣安排優先次序?

對我來說工作只是為生活,沒有甚麼要達到的目標,而是神藉工作鍛鍊我,看我在微小的事上是否忠心。無論對人或對事,都學習靠主面對。家庭方面,兒女都成年了,有在工作的,有讀大專的,都在神家裡蒙保守,實在感恩!

平日除了工作,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和家人度過,週二、週末和主日較多參與教會的聚會和交通。遇到家裡的事和教會的事時間重疊,就要看實際需要,並求主叫我看清楚家事是否必須由我處理,還是其他家庭成員也能搞定,這是我在早年的服事經歷中所學到的。

從前的主日集合聚會,我大多參與第一堂招待服事,上午七時十五分就要在尖沙嘴聚會所集合,所以很早出門。當兩個孩子還小,只好將他們交給太太,難免有掙扎,但憑信交託主,祂就賜夠用恩典。當然不能一直按慣常做法,要看實際情況而定,畢竟教會有十位長老,但家裡只有一個爸爸,一個丈夫,一個長子,有需要時還是要照顧家人。有一次陪父母到內地看望他們的老同學、老朋友,一路是我安排交通、電話卡等事宜;看到老人家歡心相聚,甚感安慰!那一次,是母親在世最後一次和老朋友見面。

時間管理方面,還在學習中。我想看重神的人,總能擠出時間為神家預備。現今的挑戰是生活裡很多時間白白浪費了,所以總要抓緊時間親近主,讓祂成為我們的吸引。


科技一日千里,按著你的IT知識,教會可怎樣善用資訊科技,例如大數據(big data)、人工智能(AI)、第三代互聯網(Web 3.0)等等?

資訊科技只是輔助,如查經方面可提供原文和字義的資料,敬拜和靈修方面可預備一些多媒體材料。與其說善用,不如先多了解,注意會對教會帶來的衝擊,並作出必要的配合或調整。

大數據能幫助我們知道會眾的概況,在福音方面比較有用,在牧養上還是要用心關愛。人工智能可帶來一些便利,減省一些影音方面的例常操作,如演示的預備、音樂伴奏等,但不能取代我們用靈歌頌讚美。互聯網的發展,我沒有特別注意,它已成了日常的工具。我想最重要的,是怎樣用這工具而不被它霸佔。

與聖徒合照

2023
四月

四月
8

作者:亨利.克勞德、約翰.湯森德
出版社:校園書房

《成長神學》由基督教暢銷書作家克勞德和湯森德所寫,家訊874期曾介紹過他們的人際關係書籍系列Boundary(界線)。本書從聖經的角度和例子,講述個人成長的過程和具體方法。

在我們的成長中,學校教導我們各樣知識,教會教導我們讀經和禱告,但沒有好好教育「成長」一事,結果產生了「巨嬰」和「媽寶」,在華人社會中尤其普遍。我們的身形和知識成長了,不代表我們的靈性和性格同樣成長。

作者帶領我們走一趟成長之旅:從認識神對我們成長的心意,到面對我們成長的各樣攔阻—如恐懼、自我中心等等,我們要怎樣「放手」—放下對過去的執著,並尋找支持。接著,本書講述「破碎」、「挫折」和「苦難」在成長中的重要,我們要怎樣學習寬恕、接納、管理自己,最終找尋個人的召命和目標。

「成長」不是青年人或初信者的專利,而是一個過程。在聖經中,神的兒子耶穌也需要學習和成長;不同的屬靈巨擘,如約伯、摩西和保羅,在不同的年齡中同樣需要終身成長。所以,本書適合所有渴望在信仰和人生中成長和學習的信徒細閱。

(聖徒可經分區執事室或WhatsApp 91720053訂購書籍)

2023
四月

四月
8

關永強弟兄夫婦

西方諺語說:When God closes a door, He opens a window.意思是當神關上了你的門,祂必會為你打開一扇窗。多年前神為關永強弟兄開路,帶領他順利移民;抵達彼邦,卻求職無門,如何是好?原來神有更美好的安排,為他開拓新境界!


關弟兄,請你介紹一下自己。

一九七五年,政府大球場舉行了葛培理佈道會,我首次決志,事後卻不了了之。八○年,一位姊妹(後來成為我的太太)帶我到尖沙嘴聚會所。我再次聽福音,回轉歸向神,開始聚會,至今四十三年了。

九六年加拿大批准我移民,翌年便與太太、大女兒(那時小女兒還未出世)飛往當地,二○○○年正式定居。一年後因工作緣故回流香港,直到一二年,我返回多倫多。離港前,我在屯門區聚會,學習事奉。

一家四口


為甚麼選擇移民?怎樣預備?當中有甚麼經歷?

當年臨近九七,我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,對香港的政治環境和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問號,但想到自己沒有高學歷,也沒有豐厚資產,根本沒有資格移民。當時一位弟兄建議我申請移民,我將此事告訴太太,我倆便一同禱告交託,相信神若願意我們移居他方,祂必會開路。

在整個過程中,沒有甚麼預備,甚至是弟兄幫助我們遞交申請,我們只是一直禱告交託。另一方面,我不覺得移民是天大的事,就像搬家而已,只是搬遠一點,何況今天交通便利、通訊發達,真正天涯若比鄰呢!

出乎意料之外,當局竟然批准我移民。好些弟兄姊妹及我的親人,各方面的條件都比我優越,均一一被拒,我卻獲批,實在奇妙!我知道這是神特別的預備,於是踏上移民之路。


如何適應新環境?怎樣投入當地教會生活?

多年的移民生活,滿了甜酸苦辣。來到新環境,許多事情都要從頭做起、重新適應,最重要還是禱告交託,專心倚靠神。

加拿大的居住環境與香港大不相同,最小的房子起碼一千呎,有些人會住二千呎甚至三千呎。這裡空氣清新,每個社區均有大型公園,是假日好去處。另一方面,由於人煙稀少,買些東西也要自己開車;對於習慣人多熱鬧的香港人,會有點不適應。我告訴自己:「人家可以在這裡生活,為甚麼我不行?人家可以投入當地社會,為甚麼我不能?」當然要花點時間,但慢慢就適應了。

教會生活方面,不同地方各有特色,多倫多與香港的教會在文化、配搭、實行等方面,必然有所不同。最重要的是:我們是向著神,還是向著文化習慣?若我們向著固有的文化習慣,就不能投入當地教會,恐怕只能回到以前聚會的地方才行。若向著神,大家都是讀同一本聖經,信同一位主,自然沒有隔膜了。

一家人外出用膳


現在從事甚麼工作?有甚麼體會?

我在香港從事保險理財,來到多倫多打算做類似工作,於是報考地產經紀專業試,希望獲得相關牌照。結果考了兩次,分數相同,都是僅僅不合格。為何如此巧合?事後回想,有一段時間多倫多的地產異常火熱,個個經紀發大財,若我是其中一員,必然全情投入,甚麼都拋諸腦後,所以神阻擋我只顧賺錢。

做不成經紀,只好找其他工作,但面試時對方看了我的履歷,說:「關先生,你有豐富經驗,我們不能聘請你了。」無工可做,怎麼辦呢?有天看見一則Uber廣告,便嘗試擔任網約車司機。我會一邊開車,一邊哼詩歌,有乘客問:「這是甚麼歌?很動聽啊!」我便趁機向他傳福音。自此每逢接載乘客,我都哼著詩歌,引起對方注意而打開福音話題。如今我明白為何神不許我重操故業,卻帶領我成為網約車司機,原來是要我廣傳福音,為祂作見證。

有一次我接載一名回教徒,我照舊哼詩歌打開福音話題,但首先問他是否願意聽。他說喜歡聽,我便與他談福音。抵達目的地,我問他:「不如我帶你一起祈禱吧,好不好?」他說:「好,你帶我一起祈禱。」然後跟著我一句一句禱告接受主。我問:「你的心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平安?」他說:「是啊,我真的覺得很平安。」感謝主,祂的作為真奇妙!

加拿大這國家本有濃厚的基督教背景,但許多人已離棄信仰。我與好些基督徒談信仰,他們都很受感動,覺得神藉著我這個司機提醒他們要回轉。當中有些在車廂裡流淚,我勉勵他們:「你要回到神面前,回去聚會吧!」求神繼續作工!


對於正考慮移民的聖徒,你有甚麼話與他們分享?

來到新地方,無論是當地社會或教會,都要盡量投入,盡量適應。最寶貴的是,我們有一位主,祂是我們的拯救和避難所,我們可以凡事向祂傾訴。在陌生的地方,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;就連水費、電費、煤氣費,也不清楚怎樣繳交。問人嗎?即使朋友或弟兄姊妹怎樣愛你,也不能全天候在你身邊陪伴你。惟有倚靠神,祂是我們隨時的幫助。有意移民的弟兄姊妹,必須好好禱告尋求,清楚了就可憑著信心出發。

從香港定居多倫多的聖徒

2023
三月

三月
16

今年是教會第四年因防疫緣故而沒有舉辦新春的大型佈道會,各區按著主的帶領和需要有新的嘗試。新蒲崗區今年一改福音聚會呼召的傳統,以新的領詩和見證形式,緊接二十分鐘的簡短信息,藉小組傾談,拉近新朋友和教會的距離,慢慢認識信仰。

輕鬆對談


大合唱 家的氣氛

一改傳統兩位弟兄姊妹帶詩的方式,這兩年新蒲崗區由多位弟兄姊妹一起合唱,營造家的氛圍,今年加入更多青年聖徒。其中一位統籌的弟兄,太太在佈道會前要接受手術,惟主有夠用的恩典,讓弟兄安穩地帶領聚會。

到了見證時段,也嘗試用上新的方式。先有一位近年移民海外的弟兄Mike,在外國錄影了「越洋見證」。弟兄講述他年幼從內地移民到香港,寄居在親戚家中,由社工黃sir帶他到教會,認識信仰。近年Mike為著兒子升學,再移民到外地。人到中年,要適應新生活,面對生計,在疾病中依靠主,叫人看見在不同地方都可以經歷信仰。

另一個見證,主持人和受訪聖徒(男護士)在台上輕鬆地對談。護士弟兄講述他奮鬥的經過,從在澳洲信主,到在香港讀書的經歷,在挫折中因信再起。

接著是二十分鐘的簡短講道。有別於傳統的福音信息,主講的葉弟兄憑著職場多年的豐富閱歷,娓娓道來生活化的事例。他引用哈巴谷書中無花果樹不結果的經文,輕輕點出世上一切皆有窮盡缺乏。信息不強迫人接受(hard sell),而是以精簡的內容,騰出更多時間讓人思考,並且在分組中與聖徒傾談。

詩歌時段


不呼召 減輕壓力

聚會沒有正式的呼召時刻,仍有十三人決志信主。更重要的是,大多親友們都留下分組不願離開。新的做法不會叫人覺得教會和信息(廣東話的「講耶穌」)很沉悶,不覺得呼召很大壓力,卻讓與會者願意繼續跟聖徒交往和認識信仰。

今次的新嘗試,由六位在職聖徒籌備。聖徒們嘗試改善多年來佈道會的不足之處,包括改以輕快、「貼地」的形式,並且省略公開呼召,因為呼召往往是「決戰時刻」,「收割」已被聖靈感動的人。新形式減輕新朋友們的壓力,延續與他們的關係,讓他們認識弟兄姊妹,認識信仰。

正如教會最近增設小組擘餅聚會,教會中不同的做法會有長、短處,我們不是要追求「一成不變」或「破舊立新」。盼望神給與我們智慧,帶領教會能按這時代的需要,以最合宜的方式服事神和人。

詩歌綵排

2023
三月

三月
16

主為著門徒,求父另外賜下一位保惠師,這是主離世前給門徒最大的禮物—真理的聖靈。「保惠師」原文由兩個詞組成,一個是「在旁邊」,另一個是「被召」,意思是「被呼召來到旁邊」,即被父神呼召來到我們旁邊作為支援。「保惠師」可譯作安慰者、輔導者、代求者、辯護者、加力者,無論面對人生任何景況,我們都不會孤單,因祂在我們旁邊,給我們適時的幫助。

主在地上是保惠師,聖靈是另一位保惠師,性質與主一樣,其實就是主自己。主在地上以肉身與人同在,受死復活後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人中間,住在人裡面,與人永遠同在,這就是另一位保惠師,何等寶貴!


我們如何經歷這位內住的聖靈?

第一,要主觀地知道祂的內住。知道是進入經歷之門,這需要從靈裡有開啟,對於聖靈的內住有啟示。

第二,要讓祂作主。聖靈是我們的支援,但不是我們的僕人,我們要以祂為我們的主,在祂引導下經歷主的真實,與主有更深的聯合,願主得著我們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3
三月

三月
16

三年了,主藉著疫情的環境攪動了我們的巢窩,打破了許多的舊常態,究竟要我們注意甚麼?祂作了甚麼工?對我們說了甚麼話?要我們學甚麼功課?社會逐漸復常,我們又是否回復舊樣,如常生活,好像沒有發生過事情一樣?

借用主說過的一個比喻,主人在一棵無花果樹上三年都找不著果子,想要把它砍掉,園丁說不如多留一年看看怎樣(路十三6-9)?主還未回來,是祂的寬容,給我們機會,讓我們認真地面對我們的「復常」——恢復該有的屬靈常態。

踏入二○二三年,ChatGPT(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)引發了熱議,人造智能的發展方興未艾,使人趨之若鶩,躍躍欲試;至於神的兒女,對智慧和啟示的靈又有多少的渴慕?人造的虛擬世界使人目眩魂搖,浸沉體驗,但對於屬靈的實際我們又有多少經歷?

現今信徒有一危機,就是生活中習慣了依賴人造的大數據運算,對於從神領受的恩膏教訓卻感覺陌生;對於虛擬的世界越覺真實接近,對於屬靈的事物反而抽象遙遠。

我們也知道,神的兒子已經來到,且將智慧賜給我們,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,我們也在那位真實的裡面,就是在祂兒子耶穌基督裡面。這是真神,也是永生。小子們哪,你們要自守,遠避偶像!」(約壹五20-21)

讓我們反思怎樣才是「正常」的屬靈生活和教會生活。聚會乏味、服事無力、禱告難耐、感恩不易、抱怨自然、遇事焦慮、交託艱難,這些都不應該是我們屬靈的正常;自我中心、與眾寡合、好批判論斷、不願意寬恕、不彼此認罪、不捨己破碎,這些都在在阻礙著正常的教會生活。

屬靈的復常往往起始於一個發現,一位弟兄最近聽到關於恩膏教訓的信息後,立即走到同伴身邊,喜形於色地說:「太好了,如今我知道我裡面有恩膏。」這個屬靈的開啟能夠把人帶到一個嶄新的地步,好像更換了一條人生跑道,從此活著的依據不再一樣,這是聖靈復常工作的觸發點。求主使我們得著更多屬靈的開啟,對於神在基督裡為我們所成功的事,一件又一件的從聖靈得著啟迪。

屬靈的復常意思是恢復我們屬靈的正常,但那不正常的舊樣往往根深蒂固,很容易會故態復萌,所以當聖靈施恩開啟之後,我們怎樣繼續跟隨就成為關鍵。最近當講到聖靈這位保惠師的內住時,一位弟兄就以一節詩歌來開始每一天的生活,作為他的回應和操練:「你的聖靈今在我心內,我要以祂為我主;因為愛你使我能敬畏你的最小的宣佈。」(詩歌235首《我曾否叫聖靈憂愁》第三節)與聖靈同行,讓祂帶領,這屬靈的正常需要培養建立,然後才可以成為我們的新常態。

有人說:「講台的信息決定我們成長的深度,同伴決定我們成長的速度。」這句話很有道理,若能夠有屬靈的同伴,彼此在屬靈的復常上互相激勵,分享在屬靈路上的種種經歷,彼此扶持,定必可以更快地培養建立屬靈的新常態。今年教會開始了主日的小組相交擘餅,但願這個平台也成為教會復常的助力,使人人靈中敬拜,個個愛中連結,彼此更為親近,能以更親近主。()

你們從那聖者受了恩膏,並且知道這一切的事。⋯你們從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們心裡,並不用人教訓你們,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訓你們。這恩膏是真的,不是假的;你們要按這恩膏的教訓住在主裡面。」(約壹二20、27)

2023
三月

三月
16

除了社會復常,今年最火熱的話題可算是ChatGPT,它到底是甚麼?對教會和基督徒,是福,還是禍?我們可以怎樣使用它?


ChatGPT將改變世界

ChatGPT是新一代的人工智能(AI)聊天機械人,可在手機裡使用。令人驚訝的是,它的回答極像真人。這聊天機械人能在短時間內協助人寫電郵、論文、程式代碼、小說,甚至是作詩和填詞。同時,它考取了美國醫生執照考試(USMLE),是一個有牌照的醫生。

所以,我們可以看見它即將為職場帶來巨大的改變。難怪微軟創辦人比爾•蓋茨(Bill Gates)也說,ChatGPT將改變世界,帶來的革命可比得上互聯網。


教會可怎樣使用ChatGPT?

這些都是這世界的事,和教會有甚麼關係?

筆者使用了ChatGPT,只需要三十秒,便能寫好一篇具倪柝聲風格的《大衛如何建立神的國》之信息。文章引經據典,寫得井然有序,談及預表,更有生活應用;另外還有程式直接連接ChatGPT生成簡報(PPT),換言之傳道人可在五分鐘內預備好信息和簡報,為教會寫新一期家訊的初稿。人們也越來越難分辨真人和人工智能寫成的「屬靈」文章。

對教會來說,科技「是敵還是友」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。例如,我們在疫情裡也感受過使用ZOOM來聚會的方便,當然它取代不了實體見面有溫度的相處,ChatGPT亦然。

毋庸置疑,妥善使用ChatGPT能幫助我們的服事和工作,大大節省時間。例如,ChatGPT等技術能很快把聚會和交通會議錄音生成信息記錄和摘要。至於預備講章、聖經概覽和查詢聖經問題,我們也可詢問ChatGPT,以供參考和輔助之用。當然我們不能照單全收,須用智慧去分辨真理。


ChatGPT揭露人心的需要

「祂使我們能配作新約的執事,不是文字上的約,而是聖靈的約;因為文字使人死,聖靈能使人活。」(林後三6•和合本修訂版)

更進一步,ChatGPT不能取代我們生命的服事。倪柝聲弟兄在《話語的職事》一書說到「話語與靈的出來」,講道的核心是要讓人感受聖靈在講者身上的工作(靈的「出來」)。一篇感動、造就人的道,不在於講章有多嚴謹和華麗,而是用生命感動人。正如耶穌可以動動指頭,就立即醫好患病的人,也能夠遠距離行神蹟,但是祂更多選擇以生命影響生命,花時間跟門徒一起生活,陪伴心靈受傷的人,與哀傷的人同哭,與喜樂的人同樂。

同樣,ChatGPT也不能滿足人們心靈的需要。在疫情中,我們深深體會與他人溝通和建立關係的重要性,正如交友程式近年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。不論人工智能怎樣像真人般對答如流,都無法叫人感受到溫暖,我們仍渴望得到愛和關心,與人建立關係。為甚麼?因為三而一的神是講求「關係」,祂將對關係的渴求放在人心裡。ChatGPT會否帶給教會一個契機,為這個缺乏愛的智能世代,帶來真正的關係和同行?()


ChatGPT生成講章,引用聖經鼓勵聖徒參加小組擘餅(節錄)。


ChatGPT生成的屬靈文章(節錄)

2023
三月

三月
16

作者:巴刻
出版社:宣道

作者撰寫本書,是因看見近代的靈恩運動令信徒對聖靈的認識有所偏頗,故此嘗試在「真理」與「經歷」兩者的關係中,以真理為大前提,先確定了聖經對聖靈工作的教訓,再把這教訓用以評估靈恩派所列舉的一些屬靈經歷,盼望信徒能從聖經中更認識聖靈的工作。

這是第二本我看過的巴刻著作,我很喜歡他的風格,往往先從學術層面入手,進而帶到經歷中,從寬到窄,從遠至近,知識與經歷兼備。

作者首先提到聖靈的主要工作,就是使人一步一步達至成聖,活出主的樣式,同時提到「心」的問題,他對讀者說:如果你要看下去,你必須有渴慕成聖的心,否則所看的對自己並沒有甚麼功用。

之後,作者說到歷世歷代都有信徒追求成聖之路,嘗試從聖經中找出能過得勝生活的方法,因而產生不同的主義,例如奧古斯丁、衛斯理、凱錫克等學派,對羅馬書六至八章有關成聖的真理就有不同的見解。作者評價這些不同的主義,指出它們的優點和缺點,其中有兩點很提醒我:

第一,要有渴慕尋求的心。雖然前人對聖經的理解受到時代的限制,但我很認同作者的一句話:「不論人所持的神學觀念是好是劣,神是滿有恩慈的,凡真正尋求祂的人,神就讓他們尋見。」這提醒我字句是叫人死,惟有靈是叫人活,主所看重的是人渴慕尋找的心。在這些有偏差的主義裡,我們仍看見真心尋找的信徒,能夠經歷成聖之路的實際。

第二,要實踐成聖的真理。閱讀本書的時候,我希望自己更能活在聖靈中,更能過得勝的生活。總結作者論到成聖的實踐,包括四方面:從罪中轉向神,完全分別為聖奉獻給神;不斷主動活出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;不斷祈求;不斷以信心經歷與基督同死。

雖然書中有很多地方我還是不十分明白,特別是對羅馬書的分析。日後查考羅馬書的時候,重溫此書,相信更能進入作者的負擔,而最重要的還是「尋找,就尋見」(太七7),願我們都作尋找的人。(姿)

(聖徒可經分區執事室或WhatsApp 91720053訂購書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