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會信息

2013
六月

六月
9

 「諸天述說神的榮耀;穹蒼傳揚他的手段。」(詩十九1)無言無語的天地一直作見證,讓人知道神的偉大和榮耀。宇宙萬物的見證是有限的,故此神造人來見證自己,因為人是按著神的形象、樣式被造,裡面有神的生命,並且與神聯合。

 詩篇十九篇1-6節描述天地萬物如何見證神,由7節開始卻講述神的律法,看似風馬牛不相及,其實不然,因為律法就是神的話,叫人具體清楚地認識神。昔日摩西在西乃山上領受律法,把兩塊寫上誡命的法版放在約櫃裡。約櫃又名法櫃,「法」就是「見證」(Testimony),所以法櫃即見證的櫃。神的律法就是見證,遵行律法的人就成為神的見證人。但人卻失敗了,然而神在人身上的託付沒有改變。到了時候,神差他的獨生子到世上來,神一切的豐盛都在耶穌身上完全彰顯出來。人看見主就看見父,主在地上是神完全的見證人。聖靈為主作見證,門徒也要作見證,這是主給他們的託付(約十五26-27)。總括而言,神在人身上的召命,就是叫人作他的見證。

 希伯來書十一章,把舊約許多的見證人羅列在我們面前,包括:以諾、挪亞、亞伯拉罕、摩西等,成為我們的榜樣和激勵。願我們從這些先聖先賢身上有所學習,在現今世代同作主的見證人。

以諾與神同行

 「以諾因著信,被接去,不至於見死,人也找不著他,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;只是他被接去以先,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。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神的喜悅;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,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。」(來十一5-6)以諾身處的世代,是不敬虔的世代(猶14-15),不利於作神的見證。他沒有離開當時的世界,仍然生兒養女,有家庭和工作,但他不隨從世俗,反而分別出來與神同行(創五22-24)。「二人若不同心,豈能同行呢?」(摩三3)以諾將心完全奉獻給神,就與神同行。同樣,當我們奉獻自己,當作活祭,就要從世界中分別出來,心意更新而變化,認識神的旨意是善良、純全、可喜悅的(羅十二1-2)。這樣我們就喜悅神的道路,並且活在其中,與神同行。

 以諾在不敬虔的世代成了敬虔的見證,消極方面是由於他知道世界要受審判,不值得留戀,所以毅然從世界分別出來,不與世界一同滅亡。積極方面,以諾被主接去的祕訣是「因著信」──他相信「神是」(來十一5-6),就得著由神而來的力量,使他在那個世代作敬虔人。以諾還相信神賞賜尋求他的人,只要尋找就必尋見。故此,面對著世界洪流,以諾能夠逆流而上。

挪亞存敬畏的心

 「挪亞因著信,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,動了敬畏的心,預備了一隻方舟,使他全家得救。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,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。」(來十一7)挪亞身處的世代,是最敗壞的時候,那時地上滿了強暴,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(創六5、11-12)。挪亞在這惡劣的世代作了神的見證人,聖經說他是個義人(創六9),並且傳義道(彼後二5)。昔日神吩咐挪亞建造方舟,這是非常奇特的舉動,因為那時人從來沒有見過船,方舟就是第一條船。挪亞經過一百二十年,一直在建方舟、傳義道,雖然被人視為奇怪,但他像以諾一樣與神同行。

 因著神的啟示,挪亞過著不一樣的生活,能夠抵擋別人的冷嘲熱諷。如何能蒙神啟示?關鍵在於親近神,所以讀經、禱告非常重要,使我們看見那未見的,讓啟示支配整個人生,行事為人就與世人不同。更進一步,我們不但要看見,還要一直注視,不容其他事物遮蔽我們的眼睛,因為眼睛若昏花,全身就黑暗(太六23)。求主使我們都因親近神而得看見,並且純一專注,不讓眼睛迷糊。

信心之父亞伯拉罕

 希伯來書十一章8-19節描述了亞伯拉罕的事蹟,他回應神的呼召,離開繁華富庶,但充滿偶像的吾珥。他出去的時候,還不知往哪裡去;來到陌生的地方,一切從頭開始,需要籌算很多事情,包括後裔和地土。他曾用自己的方法得後裔,但神呼召他出來,是要他學習放下的功課。起初亞伯拉罕已放下吾珥,接著放下羅得和土地,最後連神親自應許的後裔也照樣放下。其實神很容易就可將地土、房產和後裔賜給亞伯拉罕,但神在他身上有更美好的計劃。神試驗亞伯拉罕,為要使他放手,不以別的代替神,好見證神已為他預備屬天更美的家鄉和榮耀的後裔。這樣,他就成為見證人,見證神的榮耀。

 8-19節題到三次亞伯拉罕「因著信」,這就是他與神同行的祕訣,因此被稱為信心之父。亞伯拉罕因著信,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,放下本地、本族、父家(8節);因著信,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,好像異地居住帳棚一樣,沒有任何土地(9節);因著信,就把以撒獻上,放下心愛的後裔(17節)。信心不是抓奪,乃是放下,完全信託那位能叫死人復活、使無變為有的神。不放下,就不能經歷神,不能得著神自己,也就不能成功作神的見證人。

摩西拒絕罪中之樂

 「摩西生下來,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,就因著信,把他藏了三個月,並不怕王命。摩西因著信,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。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,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,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。他因著信,就離開埃及,不怕王怒;因為他恆心忍耐,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。他因著信,就守逾越節,行灑血的禮,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。」(來十一23-28)

 摩西作為法老女兒之子,可以盡享埃及的榮華富貴,但他卻成了我們一個榜樣:他向世人夢寐以求的地位和享樂說「不」。若摩西沒有這樣作,他會有光輝的前途,而且名留在埃及的歷史中,但他卻另有揀選,結果名字被記在見證人的行列裡。面對唾手可得的世界,他的祕訣乃是信心──「因著信」,他就看見那不能看見的,那成為了他的吸引,使他離開埃及。人若要回應那看不見的,要得著屬天的賞賜,他就要甘願付上代價,正如摩西揀選離開埃及一樣。

恢復神的見證

 在舊約歷史末了的一段,以色列人墮落至極,結果被擄,神的見證凋零,於是神激動古列王和以色列人的心,興起人歸回,恢復神的見證。在這段時期,有三個重要人物:但以理、以斯拉、尼希米。

 但以理雖然被擄,仍緊守神的話,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,把自己分別出來,故此神的靈與他同在。後來他為尼布甲尼撒王解夢,王就承認耶和華是萬神之神、萬王之王,但以理就是如此在亂世中作了神的見證人。他為著以色列人的歸回,一日三次向著耶路撒冷禱告,寧死也不妥協,結果被人抓進獅子坑,卻蒙神拯救。當時的大利烏王看見他完好無缺,也要承認但以理的神才是活神(但六25-27)。但以理一生服事五朝君王,但他知道惟有神才是真正的王。當神的召命與地上君王的命令有衝突時,他絕不妥協,只向神忠心,成了美好的見證人。

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,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,就成了神的見證人。神藉著他把律法帶回到被擄的人當中,他向歸回的人宣告並解釋律法,神的選民馬上認罪、悔改、哭泣,帶來了復興,恢復神的見證。如何延續神的見證?關鍵就是人將神的話藏在心裡,一代又一代的教導下去。

 還有尼希米,他雖在外邦地出生,卻深深認識神子民的歷史和神的律法。他是王的酒政,根據歷史考究,這身分不單是服事王的人,更是王的親信,同時為王掌管財政,可謂大權在握。然而,尼希米所寶貴的身分卻是以色列人,即神在地上的見證人,他掛心的乃是神的見證如何。當他知道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,城門被火焚燒,就悲哀哭泣幾日,在神面前禁食禱告。尼希米是一個極會禱告的人,他能夠面對外憂內患,力量的來源就是禱告。在這末世,神要恢復他的見證,求他先復興我們的禱告,使我們得著能力,放膽為他作見證。

總結

 神在歷世歷代興起了許多見證人,同樣也能興起我們作今時代的見證人。但願我們學習這七位見證人的祕訣,效法他們對神的赤忠和單純。從舊約到新約,有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,使我們有信心和把握(來十二1-2)。因著前面的見證人,我們能夠放下重擔,除去不信,仰望耶穌基督的幫助和供應,以信心回應神,作今時代的見證人。

(在職特別聚會青年組第二堂信息摘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