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
五月

五月
9

大合照

今年同工們籌備家庭特會、仰望神的帶領時,深深感受到在「科技拔高、靈命矮化」的末世中,充滿不同年齡層的教養挑戰。Alpha世代(約0-15歲)被稱為「數碼原住民」,他們在各式各樣的智能裝置下伴隨成長,學習模式趨向遊戲化(gamification of education);隨著年齡增長,越多交流於虛擬網絡世界(increased digital literacy),越少體驗實體社交(impaired social formation)。家長在教養上容易感到迷惘或無所適從,雖有專家和教育學者的不同建議,但面對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成長發展情況,實在需要智慧和心力去引導。「教養孩童,使他走當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。」(箴廿二6)相信這是很多基督徒家長的心聲,但該如何實踐呢?

今年特會主題是「回到ALPHA,面對alpha」,家長、兒童及服事合共118人入營(包括35個家庭)。短短兩日一夜的營會共有五堂聚會,內容十分豐富,包括親子敬拜與小活動時段、四篇短信息、幾位家長有血有淚的見證及兩個工作坊。

親子敬拜

守護我心

信息內容鼓勵家長回到ALPHA(是初是終的神),尋求AI(Almighty Intelligence)全能者的幫助,學習怎樣養育alpha世代的子女:

第一堂「初心不變—重拾養育子女的初心」:親子同唱自家創作的詩歌《守護我心》開始營會的主題: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(箴四23)信息提醒即使世界不斷轉變,但不變的神總會按祂的計劃及心意行事。父母要積極帶領下一代以神為神,才能得著最好的福分。

第二堂「從『心』開始—學習牧養子女的內心」:在工作坊中,學習對子女和自己的情緒敏銳,並以合宜的方式溝通。所謂「先處理心情,後處理事情」,才能與子女連結,繼而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需要。

第三堂「良心『良』心—培養純潔正直的良心」:良心有四種活動,與道德倉庫(moral warehouse)息息相關。在見證分享中,啟發父母該如何用各樣的智慧,加上身教,使孩子明白行事為人應該根據道德原則和神的標準,並以此成為自己的信念,從而願意規範自己的行為。這才是真正把道德價值(moral values)存放到倉庫裡,刻在心版上。父母需要按部就班教養,日積月累地建立孩子的道德倉庫。

兒童活動

第四堂「『童』心同行—建立子女的品德倉庫」:保羅從前雖嚴守律法,但被神呼召之後,能立即為神所用。即使子女未清楚重生得救,其良心仍有功用。信息鼓勵父母按照主的警戒與教訓培育子女的良心,並在合適的時候帶領他們信主。在工作坊中,學習藉著講故事及情境教育與子女談心,抓緊機會建立品德。

第五堂「信心前行—末世衝擊中持定信心」:挪亞建方舟時被多人質疑,但仍堅持下去,最終拯救了一家人。即使社會風氣看重人的才能發展及外在成就,父母仍要繼續憑著信心牧養子女的心。

親子小活動

牧養孩子的心

營會結束於小組分享、互相勉勵及代求,以下節錄一些回應:「整個聚會很感動,很多具體的例子,很多見證人的分享很有共鳴。」「定準目標,牧養孩子的心(將心歸神、一絲不苟地守護)。」「牧養孩子的心,不單放在事情的對錯。我實在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,忽略了他們心的實況,求主幫助,能真真實實與孩子的心連結。」「夫婦同心,保守自己的心,將神的話先藏在自己心裡,再藏在孩子的道德倉庫。」

「我再次記起如何用神的話教導小朋友,家中有很多故事書,講完故事可以加金句作為總結,把兒童帶到神面前。」「我盼望回到初心,好好牧養孩子的心,讓孩子以神為神,一家事奉神。」「要轉到內心的教養,了解孩子內心情況,並將神的價值觀放進孩子的內心。相信神會帶領幫助保守,照神的話去為孩子安排一切。」「持續看屬靈書,領受從神而來的智慧教導兒子。」

聽‧心‧說工作坊:從提問進入孩子內心

今年特會書攤的銷售量比往年高(25個家庭訂了106本書),可見家長願意嘗試用不同材料輔助自己或幫助他人。以下是三本最受歡迎的書:

  1. 《我可以問一個很天才的問題嗎?》(適合高小至初中)
  2. 《兒童喻道故事集:品格篇》(適合初小至中小)
  3. 《陪你走過青春期》(適合家長裝備)

求神使家長常常回到神的心意,得著智慧、力量和信心,努力教養子女的心!

此外,感謝神預備多位中壯、青壯、大專及少年人入營服事,與兒童一同進行一連串的創意活動及集體遊戲。連續長時間與兒童一起玩,的確需要很多力量,但服事們仍十分喜樂,甚至有服事回應:「雖然退出兒童服事已好一段日子,但不感吃力,如明年時間可以,我仍可擺上服事。」有配搭的肢體分享:「感受到各崗位的服事盡心盡力為兒童,充滿愛,是兒童的好榜樣!」

家庭特會信息、營刊及工作坊材料,已上載教會網頁,歡迎收聽及下載。

2025
五月

五月
9

今年中壯年特會的主題是「努力進天國」,神藉著四堂信息向我們說話,勉勵我們在人生路上要加快腳步,努力進天國。

要得獎賞努力奔

第一堂「強奪的人進天國」:世局風雲變色,提醒我們主必快來!我們已重生進入神的國,永世將有分於新耶路撒冷,今生還要儆醒預備,努力進天國,有分於基督再臨時帶進的千年國度。天國的獎賞極其寶貴,必須付代價「強力奪取」(太十一12),具體實行包括四方面:一是操練敬虔,在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和清潔上彰顯基督;二是面對艱難仍跟從主,學習基督的忍耐;三是盡心竭力事奉神,經歷聖靈的能力;四是竭力追求聖經真理,不斷裝備自己。末世有許多事叫我們分心,我們要有「志在必得」的心志,奮力抓住主,緊緊倚靠主,得著天國為賞賜。

第二堂「基督的愛激勵我們」:弟兄分享兩次患癌見證:第一次病癒後努力傳福音,但心態是跟主作交易;第二次患癌,全然交託,經歷主奇妙醫治。今年答應特會話語服事後意外重傷,看見自己仍未完全獻上;當把整個性命交給主,主保守傷口不受感染而癒。弟兄活到今天,是因基督的愛!他見證:「要拚命跑,沒有基督的愛是不行的!」今天我們都在場上賽跑,要以奪冠的心態爭勝,但得獎賞的不止一人,凡達標的都可以得獎賞,但「標」是甚麼?愚拙的童女自以為達標,事實卻不然。我們不知道天國的標準,就要讓聖靈在我們身上有更多的工作,叫我們預備油在器皿裡。

第三堂「背起自己十字架」:人生如白駒過隙,我們當把握每個操練信心的機會。信心如同肌肉,需要不斷鍛鍊才能增長。羅馬書五章2-5節說,我們因信進入新境界,在患難中學習忍耐;因盼望而越肯在患難中學習,信心的肌肉越強壯。雖然過程艱苦,一時三刻看不見成果,但那日就顯明出來。此外,我們要天天接受針對性的訓練,捨己背十架。婚姻是神特別的訓練場,夫妻間的磨合正是煉金的過程;神常藉著最親近的人來對付我們的弱點,為要我們活出基督的樣式。今生短暫卻蘊含永恆價值,我們要把握機會操練敬虔,努力進天國。

第四堂「彼此勉勵,同奔天路」:希伯來書十二章1節提醒我們,人生不僅是路程,也是賽程。我們當仰望耶穌,效法歷代聖徒的榜樣,存心忍耐跑天路。奔跑時需要同伴,彼此激勵,一同領悟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。與同伴相處首要學習謙卑,要回轉像小孩子,否則不能進天國。除了謙卑,還要學習饒恕。主教導我們要無限次饒恕人,正如天父那樣饒恕我們。要進天國,必須預備油在器皿裡。賢愚的童女分別不在有沒有燈,而在於有沒有預備油。油是不能借的,正如個人的經歷與磨鍊是不能給人的。今天我們要抓緊時間,接受主的陶造,得以發光發亮,那日坦然見主。

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

特會除了四堂信息,另有四位弟兄姊妹作見證,分享生命的經歷。以下是一些聖徒的特會領受:

  • 這幾天信息非常豐富,但願對主熱切的心不是只停留在特會。我往往對世界的事有強奪的心,對屬靈的事反而沒有這樣心態。天國的獎賞實在吸引,從此在屬靈路上不再漫步,要堅持強奪的心進天國!
  • 第一堂和第二堂信息裡均提到林前九章24節,哥林多教會雖然有許多問題,保羅仍鼓勵他們要跑,就可以得獎賞。獎賞是預定給每個人的,所以不要消極,要積極往前。
  • 跑馬拉松不僅需要體力,也要有意志力,才能堅持跑到底,所以操練很重要。第一堂講操練敬虔,每日定時禱告、讀經,建立與主親密的關係,這些都是隱藏的,別人不會知道,只有主知道,但到了那日,各人就按自己今世的操練得賞賜。
  • 最近我常思想:將要從服事崗位退下,之後人生應怎樣過?神對我說:「…他若退後,我心裡就不喜歡他。」(來十38)特會中神又對我說:「繼續跑。」現在我的心願是要繼續服事主。
  • 啟示錄七章9-14節的白衣是國度的服飾,穿白衣的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;衣有多白,就有多光。從前覺得背十字架很愁苦,特會之後,我知道背十架是為白衣儲蓄光度,所以要好好經歷十字架的功課。
  • 人老了就不想鍛鍊自己,但其實年紀越大越要鍛鍊,否則肌肉會萎縮,屬靈的操練也是這樣。肌肉鍛鍊後會變得更強壯有力,信心也要經過鍛鍊才能增長。我們彼此提醒,要堅持屬靈的健身。
  • 謙卑和饒恕是很重要的功課,尤其是對著合不來的人,需要倚靠主來面對。學習的過程很艱難,但憑信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,並且我們不孤單,因身邊有同路人,彼此勉勵,一起禱告,一起奔跑。
  • 我們要預備油在器皿裡,甚至需要over prepare(過度預備),這才是聰明的童女。千萬不要像不預備油的童女,不肯付代價,表面精明,卻走錯路,最終後悔莫及。
  • 作見證的弟兄姊妹滿有裝備,整個生命都是為主而活。他們一路忠心跟隨主,殊不簡單,反觀自己在服事上其實還有很多保留。見證人的忠心非常激勵,我要在主面前反思,在生活中如何回應主跑天路。
  • 作見證的姊妹經歷了許多苦難,仍充滿感恩讚美,甚至可以歡歡喜喜地分享,相比自己所面對的難處,根本微不足道。我要學習像姊妹那樣放心交託主,靠主經過,並且抓住這些難處好好經歷主。
  • 詩歌《祂的臉面》提到「機會已是何等少,所有機會快要過去,機會無多」,時候不多了,我們要把握機會,不但「跑埋佢」,更要「搏命跑埋佢」,免得今天切望將來,將來又悔今天錯過!

2025
五月

五月
9

2008年夫婦合照

麥永昌弟兄在初信階段就投入服事,退休之後仍然服事,祕訣是甚麼?弟兄說:「這原不是我。」(林前十五10)

 永昌弟兄,信主前你是個怎樣的人?

我是一個理性、比較喜歡思考的人,尤其愛好中國哲學儒釋道之類,覺得它們博大精深。對於基督徒的信仰,心底裡是藐視的,總覺得它膚淺。

 你如何信主?

我在官立學校讀書,從來沒有上過聖經課,直到畢業那年,一個要好的同學邀請我參加福音聚會。他本是一個反叛的學生,後來看見他有很大改變,原來是信了耶穌,便跟他參加聚會。會中聖靈大大地感動,像一道光照在我心裡,但理性告訴我,不能就這樣信主,於是按下內心的感動,沒有回應呼召,此後再沒有與這個同學聯繫。

接著的五年,由升學到工作,經歷了很多挫敗,主持續差派一些基督徒來尋找我,但我一概拒絕。直到在職場上遇見一位姊妹,她再次帶我來聚會。那是1984年一個週六晚上,沒有悅耳的詩歌,沒有感人的信息,也沒有呼召,會後有兩位弟兄與我傾談,問我要否信耶穌?我只感覺過去五年很累,沒有出路,是否該放下堅持,試試耶穌?於是跟他們禱告,禱告後頓時覺得過去的壓抑突然脫落了,人變得輕省了,喜樂從心裡湧出來。當晚整夜喜樂到睡不著,我知道我得救了,一個月後就受浸歸主。

2024年7月與300課程結業學員合照

 你做甚麼工作?職場上有甚麼難忘經歷?

我早年在跨國半導體公司工作,直到2000年代初開始進入內地,在前線做管理及業務推廣。工作需要經常出差,接觸不同的客戶和供應商,也要負責管理當地員工,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,壓力之大,不言而喻。

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,持守信仰並不容易,而信仰正是我們得以站穩的依據。每逢來到新的工作崗位,我總是把握機會表明自己基督徒的身分,這可免去許多不必要的攪擾。

有一次陪老闆到台北,與一個新供應商的美籍高管談合作;這是我們最大的供應商,不容有失。吃完一頓高級意大利菜,對方的下屬提議去另一娛樂場所,因知道我老闆是佛教徒,就問他:「能去這些地方嗎?」老闆說沒有問題,那人就轉個頭來問我:「你能去嗎?」我說:「我是基督徒,我不要去。」其實老闆不通英語,我不去就不能為他傳譯,這雖然不恰當,也只能拜託對方的下屬了。無論如何,他們尊重我的決定,三個人自行去了。

 請分享一下你的家庭生活。

我和太太有一對雙胞胎,自從他們出生後,蒙神帶領,姊妹作了全職主婦照顧家庭,因此我才能應付繁忙的工作。我總覺得信仰和家庭要擺在工作之前,因此雖然在深圳工作,但如非必要,不會在當地留宿,寧願每天往返深港兩地。雖然經常出差,但週末必定回港,為要爭取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,並且不影響一家人參加主日聚會。

2024年7月看望唐崇華弟兄夫婦(左三四)

 在教會中服事多年,對事奉有甚麼體會?

八十年代末,有一大批失聰的肢體在日本信了耶穌,開始來到我們中間聚會。看到這個需要,我和幾位健聽的肢體跟他們學習手語,好服事他們。雖然自己並不專業,但覺得神家有需要就擺上,那時我信主不過幾年,在手語服事崗位一待就是二十年。

2002年,沙田聚會所啟用,不少尖沙嘴區的肢體去了沙田參與開展,有弟兄邀請我擔任尖沙嘴區初信班教師。其實我的追求並不多,亦沒有教導人的經驗,加上當時開始往內地工作,兼讀的碩士課程也在最後衝刺,心想這不是合適的時候,但想起摩西的話:「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。」(詩九十10)我的人生已過了一半有多,要等世務完成恐怕沒有機會服事了,於是抓緊時間贖回光陰,答應邀請。哪知當我接過這個服事,工作及進修上以為不容易應付的事情,竟然順利得難以置信,正如主說:「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(太六33)

2010年,長老邀請我擔任尖沙嘴區執事。起初我作真理課程教師,只是希望贖回一點光陰,從來沒想過擔當分區的帶領,也自認沒有這個度量,並且繁忙的工作不允許我投入更多,於是擱置了。2012年,因著公司再度重組,我帶著團隊被調到另一家公司。來到新公司,工作突然變得很空閒,神好像為我大煞車,此時長老又來找我交通執事職分。這次連工作繁忙的理由,神都為我挪走,那就只能戰戰兢兢地接過這職分,從當年五月開始加入執事行列。

除了當執事,弟兄們還希望我可以有分主日講台。我覺得自己作教師講課尚可,作先知講道未免太沉重了,但既然弟兄們覺得我可以,就順服身體的感覺,如果真的不行,也不介意被撤換。我總覺得自己不比其他講道的弟兄熟悉聖經,生命也不比他們豐富,更重要的是我並不年輕,不是學習操練的年齡,若發揮得不好要改進,也不會有人來提點糾正。

我只能無依無靠的在主面前尋求,要聽見主說,才有話說;要被感動,才能感動人,這裡實在需要太多學習。多少次,我看到講道的範圍和經文,一臉惘然,不知道要說甚麽,但主總是有憐憫,為著群羊的緣故,到了時候祂就顯明要說的話,並且有很多我一直讀不明白的經文,因著要預備信息就通了,果然是「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。」(提後二6)

回顧多年服事的歷程,只能說:「這原不是我。」

早年與失聰肢體在調景嶺聚會所活動的照片

 到了退休之年,有甚麼計劃?

我是一個習慣了繁忙工作的人,早幾年因著疫情停了工作,雖然有點不習慣,但畢竟也該退下,本來打算就此離開職場。到2023年開關了,竟然還有人再找我去深圳工作,但幹了半年,老闆要求我全力管理一家六十多人的公司,才發覺自己的魄力已不復當年,於是毅然完全退下。

人一生黃金的年日是有限的,總會走到力不從心的年齡階段。感恩的是,雖然我比別人起步得晚,還是抓住了一點黃金的時光為主擺上。現時投入普通話福音服事,盼望主用得著我在內地工作的經歷,藉此服事普通話群體。

2024年11月與說普通話的肢體郊遊

2025
五月

五月
9

創世記四章記載了兩個人物──該隱與亞伯,他們各走不同的人生道路,帶出兩種不同的抉擇。

人類墮落後,神命定人要耕種土地維生,但聖經稱亞伯是「牧羊的」。牧羊不是為了糊口,乃是為了獻祭,目的是叫神得著滿足。亞伯的人生焦點,不是自己的需要,乃是神的需要,他是一個為神而活的人。亞伯所走的道路,是以神爲中心的道路,這就是生命樹的原則。

聖經稱該隱是「種地的」,他種地是為了糊口,為了自己。雖然他同樣獻祭,但不符合神的要求──獻祭必須流血,換言之他是憑己意事奉。該隱的人生焦點,就是自己的需要,為著滿足自己。該隱所走的道路,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道路,離開神越來越遠,結局是死亡(詩七十三27)。

面對這兩條人生道路,我們怎樣抉擇?主說:「你們要進窄門。因為引到滅亡,那門是寬的,路是大的,進去的人也多;引到永生,那門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」(太七13-14)讓我們都揀選生命的道路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5
五月

五月
9

從五月開始,教會增加了三位長老:唐桂成弟兄、劉世財弟兄及許永忠弟兄;另外,謝家超弟兄、施品正弟兄及顏貴輝弟兄早前加入了執事行列。三位長老弟兄現時都是教會的傳道同工,承擔長老職分之後,長老總共有14位,一方面加強了長老的配搭,另外也是為了傳承做安排。

教會中全體皆是祭司,人人事奉,眾人各按恩賜彼此服事,並不是某些人才可以,也不是由少數人包辦。與此同時,聖經給我們看見聖靈在教會中設立了兩種職分,就是長老和執事。簡單而言,執事有類似長老的職責,只是長老乃牧養照管全教會,執事則牧養照管分區。每個分區都有好幾位執事,他們專一在所屬分區服事;長老就是監督全教會,為全教會的牧養治理、屬靈帶領一同尋求交通,但每位長老平常也會多在某一區或兩區跟執事們緊密配搭。

教會中還有全職服事的傳道同工,他們因為有主的呼召而放下職業,專心作主的工。其實所有蒙恩的人都是服事主的,不過有些是放下職業,有些是帶職,分別在於時間,服事上就沒有分別,都是各按恩賜功用一同配搭。至於承擔長執的職分,可以是傳道同工,也可以是在職的,只要是出於聖靈,有身體的印證就可以。

請弟兄姊妹在禱告中多記念作長老和執事的弟兄們。求主憐憫,使我們繼續在香港作金燈台的見證,忠心事奉,直到主來。

 

長老執事傳道名單(2025年5月)

長老
(14位)
謝國平、程蒙恩、黃鋈賢、陳景聲、容錦泉、鄺勤龍、汪鴻煊、唐桂成*、謝民生、劉世財*、陳沃雄、江房新、張 濤、許永忠*
執事
(62位)
尖沙嘴: 郭皓東、麥永昌、葉劍英、謝家超*、黃兆霖、李卓賢、馮國輝、李景麟、馬家偉
新蒲崗: 吳毅昌、陳乃基、吳聲泉、施品正*、顏貴輝*
觀 塘: 郭永誠、雷世中、許富泰、陳錦輝
將軍澳: 吳國治、陳隆一、李智倫、郭健勇、馮鈞寧
銅鑼灣: 胡德賺、劉載東、黃孜竣、黃培琦
筲箕灣: 蔣一翔、陳炳就、溫華恩、邱國銘、林思進
荃 灣: 黃志權、王友恩、侯成華、梁忠輝、潘偉雄
葵 涌: 曾家俊、黎建雄、吳金滿、黃 康
沙 田: 李健深、余國輝、陳永恆、黎家豪、王喜銘、王致霖、羅毓源
粉 嶺: 葉瑞麒、陳景榮、羅國樑、李裕輝
元 朗: 何炳權、謝孔銓、陳肇樂、吳漢業、葉善鈞
屯 門: 簡耀強、關立冠、嚴志輝、林華耀、梁栢文
傳道
(34位)
陳景聲、鄺勤龍、汪鴻煊、唐桂成、謝民生、陳沃雄、江房新、陳乃基、何炳權、王友恩、劉世財、關立冠、陳隆一、黎建雄、劉載東、黃孜竣、王喜銘、李卓賢、陳炳就、許永忠、張永庭、李景麟、羅毓源、楊智傑、朱麗英、馬曼娥、唐文欣、曾潔嫦、李芳妮、唐文曦、陳穎姿、鄧寶怡、蘇海雯、劉德朗
*為新加長執
離任
長老:梁啟漢(任期至2024年12月)
執事:曾振明(任期至2024年12月)

更多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愛筵組合照


「食飯之前,滿心快樂同和唱;主愛伴隨我們,愛筵能共享;食飯之後,每天昂然踏步上;矢志朝標竿直往─食飯啦!」《謝飯歌》

搵食艱難

後疫情時代,因總總原因,許多區已沒有每週自家製愛筵的安排。屯門區至今仍保留愛筵的實行,服事的肢體們每月三週(第一週和第五週不設愛筵)煮飯、煲湯,讓聖徒們在神家中,除了一同吃喝神的話,也一同吃喝「住家飯」。

「屯門區的愛筵起源於在元朗聚會時的實行。當時在元朗的聚會地方有一個大陽台,弟兄姊妹主日聚會後一同煮食,共享愛筵。後來,聚會地點轉到屯門,延續這實行。」

自1992年起,屯門區在井財街11號仁愛大廈1字樓開始聚會。三十多年間,小小的廚房近乎無間斷地每週炮製許多美食,藉此聯絡了許多家庭。「週日不是容易『搵食』(找餐廳吃飯)的日子。對一家大細來參加主日聚會的家庭而言,更是困難。愛筵的設立大大方便了這些弟兄姊妹,也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兄姊們在聚會後可以相聚閒談,不至於馬上離開─小孩子可以一同玩耍,大人可以彼此聯絡。肢體間的關係,不止於聚會時坐在鄰座。」

搵食艱難,現代人煲湯也艱難。屯門區愛筵的「重頭戲」足料老火湯,可謂聖徒們的另一「荒漠甘泉」。受訪肢體笑言:「湯才是重點。」

兩個灶頭

神家灶頭有煙火

屯門區的廚房空間不大,只有兩個灶頭,因此聖徒必須善用每一空間:雪櫃置於廚房外;米缸和石油氣藏在灶頭下;各類廚具擺放於不同抽屜中;旁邊設有外置廚架,放置調味料等;露台上另有一個大櫃,儲存較大型的廚具和碗碟。「所以我經常檢視廚房內現有的物件,無用的就要丟掉。」

屯門區的廚房最多只能同時容納二人,一組五人的分工就由組長安排。「因空間有限,多數煮的只有一人。其他配搭會在露台的作業空間,一同洗菜、切菜、預備食材等。」三組的愛筵服事各有好「煮」意,「一般來說,一個灶頭會用作煲湯,一個灶頭會用作炒菜,電飯煲則安放在廚房外的露台上。如一些組別覺得有需要,會在露台的作業空間使用Gas爐(手提卡式爐)或電磁爐炒菜。也有些組別會利用煲湯時產生的蒸氣,當作蒸爐用。」

組長要負責設計當週的菜單:時令湯水、一款菜、兩款肉或其他,三餸一湯,白飯任裝。百物騰貴下,愛筵的定價依舊合宜:成人30元,小童20元。屯門區的愛筵實行自負盈虧,一面是神的祝福,另一面也是負責肢體精打細算的結果:「週中看見有合適的柴米油鹽,我會先買回來放在聚會所。肢體們有想要添置的用具,我會到上海街採購,因為那裡的價格平實,質量也好。有時看到有合用的二手廚具,我會在群組通知,待配搭首肯,便會購入。」

小廚房,大製作!

大鑊!

雖然不至於要餵飽五千人,但愛筵組每週平均要煮六七十人分量的飯菜。「煮大鑊飯菜是體力活動,如果組內有弟兄掌廚,(體力上)可能會好一點。但如果姊妹掌廚,一道菜可能需要分三到四次來煮,才能完成六七十人分量。」雖然廚房內有冷氣和風扇,但夏天時形同虛設。「沒有辦法,我們會同時使用掛頸風扇,但都會滿頭大汗。」

愛筵組輪值表上印有經文勉勵聖徒:「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,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。」(林前十五58下) 愛筵事奉也經歷過起伏。 若一組別當週有二人不能參與服事,就會暫停一次愛筵(需預早通知)。「曾有兩個組別暫停服事。後來,經與長執和負責弟兄們交通後,情況才慢慢改善。」勞苦中仍甘心擺上,肢體們不約而同說是希望弟兄姊妹能彼此聯絡,食得開心,也食得健康。有姊妹分享,她只是盡力事奉,即便只有一千兩銀子,也求神使用,賺另一個一千兩回來,直至真的無能力事奉為止。

展望未來,盼望弟兄姊妹能為愛筵組代禱,能有新一代的人願意接捧擺上。

廚房內的冷氣機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「你係I人定E人?」近年MBTI在年輕一代備受關注,由社交媒體、交友程式中用戶的自我簡介,到企業招聘和內部了解員工性格,也會用上MBTI。要和年輕一代溝通,MBTI是很好的話題。它是甚麼?是否與星座相似?與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?

MBTI(邁爾斯-布里格斯性格類型指標)是一種人格測試工具,從以下四個維度把人分為16種不同的性格類型:

  1. 外向(Extraversion,E) vs 內向(Introversion,I):指人從外在世界(與人互動)還是內在世界(獨處反思)獲得能量。
  2. 實感(Sensing,S) vs 直覺(Intuition,N):指人傾向於關注現實和細節,還是關注未來和可能性。
  3. 思考(Thinking,T) vs 情感(Feeling,F):指人做決定時更依賴邏輯和客觀分析,還是更重視情感和價值觀。
  4. 判斷(Judging,J) vs 感知(Perceiving,P):指人喜歡有計劃和結構的生活,還是更喜歡靈活和隨性。

透過這四個維度的組合,MBTI將人分為16種性格類型,例如ISTJ(內向、實感、思考、判斷)、ENFP(外向、直覺、情感、感知)等。

或許我們嘗試用MBTI來代入聖經人物,按照MBTI的分類,保羅很可能屬於ENTJ:

  1. 外向(E):他到處宣教,喜歡與人交流。
  2. 直覺(N):他重視神的國度,關注未來的可能性。
  3. 思考(T):他理性、邏輯清晰,擅長辯論和教導。
  4. 判斷(J):他喜歡結構和計劃,有強烈的目標導向。

網絡上有不少MBTI的測試,大家可以找出自己的MBTI類別。MBTI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質和優勢,甚至可以幫助我們事奉,包括了解自己和其他事奉者的長處,也可以了解未信者的心理等等。

MBTI有別於星座運情,它根據心理學原則來把人分類,而非運勢或命數,但我們要謹記:MBTI並非絕對真理,只是一種參考工具。

首先,MBTI並非學術界認可的心理測驗;最為人詬病的是,它為了簡化,以非黑即白的「二分法」來把人標籤,忽略人的複雜性。簡單來說,當我們一刀切把人的身高歸類為「高」和「矮」時,往往忽略了大多數人都是「中等身高」。在MBTI裡,並沒有中間選項。

其次,MBTI假設了人格是固定不變,惟聖靈能夠改變人的內心,使人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。以保羅為例,他無疑是高度理性,善於思考(T),但在哥林多書中,也會表達強烈的情感,且在林前十三章寫下「愛的真諦」(F)。保羅原本喜歡按計劃行事(J),籌備多次佈道之旅,一直計劃要到羅馬。但他在傳道旅程中,多次因聖靈的引導而改變計劃(徒十六6-10)。

總括而言,MBTI作為一個工具,可以快速幫助了解自己和他人,打開話題,明白不同人的優點和特質。同時,我們要明白這工具的局限,並持開放的心,讓聖靈在我們的性格上工作,更像主的模樣!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自姐姐和我信主後,一直為爸爸、媽媽禱告,巴望他們得救,已達三十多年。記得初信時,有一次我在房間裡屈膝禱告,爸爸發現後,竟鎖上房門,不准我吃飯。又有一次,姐姐在家中播放一位醫生弟兄的見證給爸爸看,起初他留心觀看,但當發現是福音見證,立刻關上電腦。更有一次,我們邀約了媽媽參加新春佈道會,當她預備出門時,竟被爸爸咒罵,嚇得不敢外出。我和丈夫只好趁著每次回到父家,透過跟爸爸討論時事,將福音信息一點點滲入他的耳中。

其實爸爸知道信主是好的,不過只限於導人向善。記得姪兒年幼時,爸爸看見我們的兒子乖巧,聽我們說是因為他參加教會聚會,便叫我們也帶姪兒到教會,但叮囑不可帶他信主,因為他是長子嫡孫,將來負責祭祀祖先。

日子漸過,當爸爸發現人生不如意,就採取自圓其說、自我安慰的態度來解釋一切情況,總是不肯接受主。我們一方面很失望,有時甚至感到無力,另一方面繼續堅持禱告,並與禱告同伴一起將爸爸、媽媽抬到主前。

2023年,媽媽中風入院,住院期間決志信主並受浸,我們就更渴望爸爸也能快快得著救恩。可是,當聖徒家訪時,爸爸總是多方拒絕信主,態度非常強硬。

近年爸爸患上心臟衰竭,去年底開始,身體逐漸轉差,多次進出醫院。我們焦急萬分,抓緊時間,每次探望他,都邀請他一起禱告。爸爸雖然沒有拒絕禱告,但不發一言;我們邀請他信主,他就多番拒絕。

今年二月二日,爸爸在房間休養時,突然跟我說,他去世後要請神職人員為他辦理後事。我和丈夫立時催促爸爸要先信主,爸爸回應說主不會要他,又說主已有好多門徒,不用要他了。我們內心迫切禱告,竭力告訴爸爸:主必定要他,主愛他,主一直伸開雙手迎接他、擁抱他,爸爸默然不語。我們切切禱告,求主快快拯救爸爸,也求主憐憫,叫他不受病痛折磨。

感謝主,祂從來沒有放棄過爸爸!在爸爸人生最後的一段路程,他被主的愛包圍:不單有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他,更有很多聖徒探望他,向他傳福音。因著教會迫切的禱告,爸爸由拒絕弟兄姊妹,變為多謝弟兄姊妹,我們知道他已感受到從主而來的愛。

二月十八日,院方說爸爸情況不樂觀,叫家人趕來,弟兄姊妹為此切切禱告。何等希奇!連日來說話不清的爸爸,在我們的見證下,跟著弟兄一字一句大聲、清晰地決志信主。翌日,弟兄姊妹來探望,跟爸爸說他絕不孤單,因有主耶穌同他一起。爸爸即時展露燦爛笑容,定睛望著探望的弟兄姊妹,彷彿要記住他們的臉孔,那日天家再聚!二月二十日早上,爸爸在醫院吃了大半碗粥後休息,半小時後,安然被主接去。

爸爸的得救,見證神的大能與信實,也激勵了我們。縱然有時環境會令我們灰心,但不可忘記主信實無變。我們只管憑信仰望主,竭力傳揚祂的救恩!(珠)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早前在內地的外婆不斷進出醫院,病情反反覆覆。我求主叫她平安渡過,也盼望在春節回鄉時向她傳福音。春節前幾天,突然收到內地表妹的訊息:外婆呼吸停頓,需要搶救,當下我和家人非常慌張,立刻放下香港的事務趕赴內地。感謝主,外婆活過來,但要住在加護病房,很多時間昏迷不醒,有時只有輕微反應。

幾天的春節假期,我每日跟著家人到醫院,同時請在香港的弟兄姊妹代禱,使我能在加護病房用有限的時間向外婆傳福音。外婆沒有明顯反應,但有時會望一望我,我只管憑信繼續傳。

經過二十多天的治療,病情未見好轉,醫生表示無能為力,內地的家人決定接外婆回家臨終。其間我一直戰戰兢兢,因為家鄉的做法是離世當天便舉行葬禮,換言之我可能要隨時到內地。另外,傳統葬禮充滿拜偶像色彩,而家族中只有我是基督徒,所以要非常儆醒,站立得穩,堅持為主作見證。

主真知道我的軟弱和擔心,這段時間不斷向我說話:「它(指偶像)好像棕樹,是鏇成的,不能說話,不能行走,必須有人抬著。你們不要怕它;它不能降禍,也無力降福。」(耶十5)「主耶和華阿,你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,在你沒有難成的事。」(耶卅二17)「我是耶和華,是凡有血氣者的神,豈有我難成的事麼?」(耶卅二27)主讓我看見惟有祂是神,滿有能力,叫我不必害怕。

當我收到外婆離世的消息,立刻收拾行李趕往內地。在路上有一點「孤軍作戰」的感覺,主隨即叫我想起一首詩歌:「縱境遷身邊亦無人,但亦剩親密良朋…」(附本214 首《主伴我行》) 我深信祂必與我同在、與我同去。

將近外婆的住所,離遠已聽到打齋聲音;我本來戰戰競競的,抵達後心裡卻頓時感到無比平安。葬禮儀式通宵舉行,由下午五時到翌日下午一時,二十小時持續有不同的儀式。一開始我已鼓起勇氣拒絕穿戴家人預備的衣裳裝飾,也沒有參與上香儀式等,感覺很標奇立異,媽媽則跟家人解釋我是「信教」的。

整夜沒有睡覺,我不斷默禱天上的神。做法事的人不斷唱出奇怪的音樂,我就不斷細聲唱詩歌:「耶穌,你配得至聖尊榮…」「神賜愛子,人稱祂耶穌…」後來也有家人聽到我的歌聲。在不同儀式中,我當眾拒絕接受「平安符」,並默默按名為家人得救祈禱。一些表兄弟姊妹看到我這樣拒絕,也成為我的掩護,更建議我如何逃過每一次的儀式,這實在是主奇妙的作為!在祂真是沒有難成的事!

來到最後一關,也是最大難關!翌日中午有一個每人輪著要做的儀式,也有許多人圍觀,即是所有人都會看著我有否完成。掙扎之際,媽媽打眼色示意我跟著做,但表兄弟姊妹叫我直接繞過眾人不參與。當時我想起一位弟兄曾對我說:「主是值得我們為祂受苦!」於是再次鼓起最大勇氣繞過眾人,媽媽表示無奈卻掩護我離開。雖然我看到一些親友詫異的神情,心中卻很平安。

還有很多神奇的時刻,實在不能盡錄!感謝主,藉著這次葬禮,更多家人知道我的信仰,盼望有天他們都能得救。讚美主是誠信真實的,是天地的主宰,榮耀歸給祂!(雯)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郭永誠弟兄夫婦

多年前郭永誠弟兄提早退休,此後不是百無聊賴過日子,而是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一直連於主,為主結果子。
 

 永誠弟兄,信主前你是個怎樣的人?如何得救?

信主前我沉迷賭馬,亦不放過任何賺錢機會,包括炒股票及排隊買賣樓盤籌號。1985年底,在同事力邀下,我參加他們的「中環福音小組」,其後在尖沙嘴聚會所的週六福音聚會中公開決志。

原定在1986年一月四日週六晚受浸,但當天是賽馬日,我打算不受浸了。正在「搏殺」之際,忽然傳來姨丈中風消息,隨即與母親趕往醫院探望。現場一片愁雲慘霧,心中亮起一句說話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」(太十六26)我立時醒悟過來,回家取物品後趕往尖沙嘴聚會所。浸禮後即接獲姨丈死訊,我直接到姨母家,整晚被聖靈充滿,向同年紀的表兄傳福音,直到半夜。

受浸後一直有弟兄悉心關顧,每早晨相約在公園晨更,一起參加聚會,一同站起來唱詩讚美。我很快便融入教會生活,脱離賭癮(包括六合彩)及拜偶像的生活。

時光飛逝,轉眼受浸卅九年,回望盡是主恩。頭二十年,仍是工作、進修、求偶、結婚、事業等階段;其後十七年是退休的日子,多了點時間照顧母親及服事主,也能結一些果子。

信主的家人
 

 你做甚麼工作?職場上有甚麼難忘經歷?為甚麼選擇提早退休?

我雖任職銀行,但工作性質全與物業有關,包括物業發展、租賃、管理等。較為難忘的經歷是:曾接管位於北角的一幢商廈,由於之前管理不善,內有十二戶集團式經營的一樓一鳳。首次法團會議,主席問我有何對策,我的回應是:「求耶穌給我智慧和保護,旣要除害,也能保命。」結果,只花一年多時間,所有色情場所盡都「和平」離場,商廈價值恢復,並獲北角警署表揚,榮耀歸神!

2008年,四十多歲的我辭職了,這「突然而來」的決定乃來自詩篇一篇3節:「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。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。」職場打滾三十年,是時候轉到溪水旁過日子,靠主養活。

離職時剛好有地產經紀推售單位,遂把離職金全數投入,再把自住的單位出租,如此維持日後生活。

 

 你曾向主許願,每年起碼帶領五人信主,請分享一些傳福音的經歷。

離職後,主不斷安排探訪的機會給我,傳福音結果子便成為我的使命,但我領受的度量僅限「溪水旁」,所以只求每年五個果子,於願足矣,不作強求。感謝主,除了疫情兩年未能達標外,主總為我開路、預備,收穫超過我所求所想。

果子多來自病中或臨終人士,其中一位剛從半昏迷狀態醒來,不理太太反對,清楚決志,當夜便離世,時間剛剛好,不遲又不早。另有一位退役英軍,曾惡言拒絕,竟在臨終前決志信主,最後一程如綿羊般聽話。

去年初,我因腳部受細菌感染入院,無意中認識一個「惡爺」病人──有四十多次案底,入獄最長九年,妻離子散。他在病房經常搗亂,人見人怕,但竟肯決志信主。我出院後兩次帶同聖徒探他,每次他都開聲禱告決志,年中便離世見主。

其中最大收穫莫過於家母信主,她一生拜偶像,因輩分高,在家屬中儼如「顧問」,一直堅持不信,多年禱告及傳講均未見效。2019年新春初一,她在病牀上竟柔軟下來,決志歸主,從此離棄偶像,並於2020年移居加拿大及受浸,自此未曾停止教會生活,直至今年二月廿六日安然見主,享年九十六歲。四天後在大風雪中有二百多位聖徒出席安息禮拜,隨後有四十多位在墓園送別家母,主禮牧師自稱首次體驗如此「壯觀」場面,榮耀歸與愛她的阿爸天父!

新春探訪獨居聖徒
 

 你擔任觀塘區執事多年,對事奉有甚麼體會?

我在分區擔任執事超過二十年,與肢體配搭,牧養照顧主的羣羊。多年來,秉承服事的原則是:像僕人時刻候命,按主人吩咐去做該做的,包括不起眼的事,例如接待、連絡、探訪、關顧、安慰、勸化、應變、解困等,亦有文字訊息的傳播。

職場的經驗、前輩的榜樣、聖經的教導、時間的許可,使我經常活躍於肢體交往的生活中,覆蓋層面包括中年及長者。

觀塘區弟兄
 

 你是成長班服事,對於照顧主的小羊,有何心得?

在多項服事中,我以成長班為非易之事,一來受浸人數不多,二來受教人數不定,加上最大難度來自「講得明、聽得入、跟得貼、愛得真、人成長、零流失」。但挑戰也是機遇,正好訓練服事者的眼界、量度、忍耐和愛心;見到小羊的成長,總有一種「天來賞賜」的感覺吧!

服事動力來自主新鮮的愛,否則變成工作,便失去屬天味道及價值。所以,我常常提醒自己,主日聚會要碰見主,每日靈修要摸著主,讀經要調整自以為知道的心態,持續過肢體相交的生活,不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。

聖徒聚餐
 

 你退休多年,對於準備退休的聖徒,有何建議?

退休初期,自由自在,輕鬆悠閒,不用外遊,也感寫意。過了大約兩個月的「蜜月期」,無論是否做好了例常的一切事情,心靈總覺空虛,需要「硬加」一些消費及非消費活動去填補。

我的退休經驗是:若沒有規劃或自訂時間表,靈修生活如讀經查經也不易維持。為免退休生活帶來「退後」及「退化」的後果,奉勸各位已退休或準備退休的聖徒,像我一樣需保持生活規律,除遷就教會活動外,每天、每週以至每月的時間表不容隨意改動。

主日集合聚會後肢體聚餐
 

 回顧大半生,有何感言?

人生順利與否,不是我關心的重點,反而先苦後甜的經歷更顯寶貴,更能見證神的作為。

我的蒙恩心得是:生活連於主(溪水旁),凡事交託主(主來作),榮耀歸與主(結果子)。

觀塘區弟兄姊妹

2025
四月

四月
17

過往兩年,我們交通了約翰福音;三月開始,我們交通創世記。約翰福音是生命的福音,創世記也是一卷生命的書,裡面有很多故事,說出神如何在人的生命裡工作。

創世記一章記載神的創造,啟示了宇宙和人類的起源。「起初,神創造天地。」(1節)簡單的一句話,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實:起初只有神,祂是起源,是造物主,整個天地宇宙是祂創造的。在創造的進程裡,有次序有計劃,逐步由空虛混沌變為生機處處;第六日神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,要人彰顯神,代表神治理這地,這是神對人的旨意。

創世記一章對我們有何意義?神是有計劃、有旨意的創造主,祂是一切的源頭,所以人生的意義是回到起初,就是回到神那裡。我們回到神那裡,就要讓神介入我們的生命中,以神為神。面對人生各種挑戰,我們要倚靠神;祂是我們的神,我們終身的事在祂手中(詩卅一14-15)。

願我們常對神說:「你是我的神。」讓神介入我們人生所有環節,陶造我們的生命,活出神的旨意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二月九日上午,十二場新春佈道會同時舉行,教會實踐大使命,為主收莊稼!今年共有411位福音朋友出席,129位決志信主,榮耀歸神!以下是十二區的佈道會主題及概況:



尖沙嘴:你若能信

佈道會前的福音預工,包括:製作福音小手工,送贈親友;舉辦全區旅行,歡迎福音朋友參加。佈道會當日,一對夫婦領詩,將祝福送給各位朋友。然後一位弟兄作見證:少年時代叛逆成性,滿口粗言穢語,對人無禮傲慢,信主後性格改變,並且服事少年人。接著證道弟兄結合真理和個人經歷,說出救恩的寶貴。呼召時不少朋友受感,來到台前決志信主。會後在附近酒樓設有愛筵,百多位弟兄姊妹和福音朋友出席,繼續分享信仰。

一位姊妹邀請父親參加佈道會,他一直覺得如果信耶穌,就是對先父母不孝;今次聽了福音,多年困惑消除,欣然信主。另有一位決志的少年人,原來是他母親接到福音單張,與他同來;母親已信主但久不聚會,她相信是主藉單張呼召她回到教會。小小的單張也被神大用!


新蒲崗:永續財富

一位醫生弟兄分享他的生命見證:出身家貧,學醫並非有懸壺濟世的抱負,一心只想著賺錢。信主後,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,經歷神一次又一次的挽回和幫助。神多方的供應及所賜的平安,使他深切體會自己的渺小,認識人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,只要倚靠那位厚賜百物的神。當他不用輪班工作後,在職場及生活中抓緊機會勇敢為主作見證,不但救人生命,更是救人靈魂,將人帶到神面前。

弟兄的見證不但感動了福音朋友,同時激勵聖徒竭力傳福音。見證之後,主藉著證道弟兄短而有力的話收網。求主保守每一位決志者,渴慕認識主,經歷祂的豐富。



觀塘:新連快樂!新體健康!

擘餅聚會與佈道會於上午十一時同步開始,十時許會眾已陸續進場。三對夫婦分別領三首詩歌(既是讚美詩,又是福音詩),弟兄姊妹如常自由開聲讚美,福音朋友都感受到基督徒敬拜神的喜樂。

信息時段,弟兄指出世人都渴望健康快樂,但往往未能如願。真正使身、心、靈健康快樂的祕訣,就是接受主耶穌,祂叫我們有滿足的喜樂、永遠的福樂。一位姊妹的丈夫是「福音老朋友」,這次終於站到台前決志,之後參加慕道班,繼續認識救恩。感謝主垂聽多年的禱告!


將軍澳:比滿足更滿足

一對青年夫婦領詩,透過動作彼此祝福,願主愛圍繞每一個人。接著證道弟兄分享主的話和個人經歷,指出信靠主能夠比滿足更滿足,內容包括:撒瑪利亞婦人遇見耶穌,生命中得著活水泉源;弟兄倚靠主祝福職場上的宿敵,自己也得著釋放;弟兄的父親在病患中,重建與主的關係,並與家人復和。

感謝主的工作,弟兄姊妹及新朋友均十分感動。求主祝福決志者,將平安喜樂賜給他們。



銅鑼灣:迎新接福

本區有兩次街頭派發福音專訊行動,一次是一月廿六日小組相交擘餅之後,各組在小組地點附近派發。另一次是二月八日下午,在聚會所附近的港鐵站外,不但派單張,還有一批弟兄姊妹唱詩歌。聖徒柔和的歌聲,吸引途人注目;當有外籍人士在附近停留時,就唱出英文詩歌,對方報以微笑回應。

二月九日擘餅聚會前,眾陪談員同心為佈道會禱告。佈道會開始時,領詩的肢體和詩歌班引領會眾投入唱詩,之後證道弟兄說明神美好的福音,鏗鏘有力。呼召時聖靈大大作工,不少人起來決志信主,感謝主!


筲箕灣:天來之福

有姊妹的丈夫報了名參加馬拉松,但不被抽中,能以來聽福音;在佈道會裡他內心柔軟,起來接受耶穌,更表示願意每週參加聚會。主日福音小組「父母加油站」有三位家長得救,其中一位平時不多回覆訊息,亦不是經常參加小組,想不到竟然能出席佈道會,且是最先表示信主的家長。

會後有愛筵,福音朋友品嘗聖徒所預備的食物,感受到教會的愛心。這次佈道會,有青年人參與領詩、樂器、影音等服事,感謝神,無論年幼年長,一同配搭,傳揚身體的福音,經歷傳福音的喜樂。



荃灣:新生命‧新希望

佈道會前一個月,本區兩次到街頭派單張,除了將福氣傳遞開去,也挑旺了弟兄姊妹傳福音的心。從籌備過程到佈道會當日,我們一同傳揚身體的福音,從老到幼,每人都擺上自己一份。

今年新春佈道會在歡樂和溫暖的氣氛中順利舉行,兒童及初班少年人一起配搭獻詩,他們也邀請了不少親友出席,整個聚會廳座無虛席。當日耶穌的愛圍繞每一個人,台上的孩子投入服事,台下的兄姊積極和應,詩歌環節就像一個全體敬拜讚美的聚會,大家都十分喜樂。當弟兄呼召的時候,許多親友立刻站起來決志,有些更是弟兄姊妹多年禱告的親友。感謝讚美主,全是祂的恩典和憐憫!


葵涌:送舊迎新

詩歌時段,大家在輕鬆的氣氛裡,藉著玩「摺飛機」遊戲,將心中憂慮通通拋走。信息時段,弟兄分享敘加井旁的婦人一生因裡面不滿足,所以在地上一直尋找情感的滿足,最後碰著耶穌,變成「全新的你」。

佈道會前的提名禱告及派單張,以至聚會裡一起擺上,顯出聖徒同心合意,廣傳福音。除了弟兄姊妹的家人和朋友外,有部分福音朋友是在平日的活動(例如拼音班、商場擺設攤位)中認識的。感謝主,到了時候就有收成。



沙田:至寶

感謝主垂聽教會的禱告,賜福給佈道會的每一個環節:詩歌充滿了聖靈的感動,司樂的配搭和諧流暢,信息傳講深入人心,全體聖徒同心合意,一起傳揚福音的喜訊。

神感動弟兄姊妹積極邀請許多福音朋友赴會,使他們有機會聆聽福音。藉著詩歌和信息,聖靈大大作工,感動了許多親友的心,叫他們願意決志,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,這實在是神的奇妙作為!願一切榮耀、頌讚歸於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和父神,願祂帶領這些新生命繼續成長,並使用教會成為福音的燈台,照亮更多人的生命!


粉嶺:新年蒙愛

聚會時有肢體向一對夫婦發出邀請,要不要向耶穌決志禱告,起初還說要想清楚,肢體再次鼓勵說:「不要想得太複雜,今天耶穌很想你們接受這份愛!」丈夫說:「這份愛,我是想得到的…」最後夫婦二人一同來到台前禱告接受主。陪談時,妻子說:「感覺今天好像拿了結婚證書!」

有姊妹的家人,從前很自信,看不起追求信仰的人。幾年前生意失敗,如今要退休,跟家人來到教會尋找真神,弟兄對他說:「你找對了地方!」最後決志相信,感謝主!



元朗:祝福滿滿

去年十一月下旬起,本區展開了個人佈道訓練,並在小組裡為彼此的親友代禱,一同實踐主的使命。佈道會當日,主的同在是我們最大的祝福。姊妹們的詩歌見證及弟兄的信息分享,叫人感受到神是真實的。

下午,傳來一位姊妹的丈夫蒙恩得救的消息。幾年前,姊妹由兒媳及孫兒們邀請來到佈道會決志信主,但丈夫未肯相信。今次佈道會,他依然不信,一家人鍥而不捨,午後再把握機會,終於領他禱告決志,相信接受主。願我們繼續同心合意興旺福音,一起經歷救人靈魂的喜樂。


屯門:回家團圓

弟兄姊妹包括兒童、青少年、中壯年和長者,同心為主擺上,製作串珠小掛飾及寫福音揮春,藉著這些小禮物和福音單張,把福音傳給屯門區的居民。各小組都為佈道會和提名的親友同心禱告,祈求主動善工。感謝主在佈道會中藉著詩歌、見證和信息,感動人心,叫人起來接受救主。

一位姊妹的母親多次聽過福音,也參加過教會不同的活動,終於首次決志,接受耶穌作救主,榮耀歸神!佈道會結束,但主的工作不停止,祂繼續帶領我們實踐祂的大使命,傳揚福音,使更多人得著拯救。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過往三年,神帶領教會於主日信息聚會分享啟示錄和約翰福音,負擔都是回到起初,聚焦耶穌基督,經歷豐盛的生命。經過弟兄們尋求和交通,今年三月開始,主日信息按著創世記分享,負擔仍是回到起初,抓住神,經歷生命,總題目是「生命陶造,福分承傳」,可算是神子民之人生目的、意義和價值。


神創造人的旨意

神造人的旨意,是要人似神,活出神形像,表明神樣式,彰顯神,並且蒙神賜福,生養眾多,遍滿全地,代表神治理這地(創一26-28)。形像樣式不僅是指外表,也不僅指人像神一樣有思想、情感、意志等,更是指人要接受神的生命(生命樹果子所表徵的),能以活出神的性情,心思、意志、情感都與神合拍。現今不少人包括基督徒,追求財富、名聲、權勢,渴望實現自我,卻不知人生何去何從,感覺迷惘失落,以致懷疑人生,皆因離開神,好像孤兒一樣。

我們是神的兒女,要回到起初,回到神面前。神在創造時,已將我們的人生目的、價值說明了,就是要彰顯神的形像樣式,這是蒙神賜福的。祂定規了我們的身分是何等崇高,我們要重拾並活出人生的真正目的。


神選召人的旨意

人蒙神賜福,可惜人墮落,一再離開神。當人離開神,向神獨立,就不是正常的人,看不到神的形像樣式。感謝神,祂來恢復,從人類分散的光景中,揀選呼召一人、一家、一族,賜福給他們,藉此叫萬族得福。神在以色列祖宗的人生中,顯明祂的旨意是要人像祂,有祂形像樣式,就是以祂為神,為人生的焦點(創十七1、4-8,廿八13-15、21)。在亞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身上,神要作人的神,要與人同在同行。

在我們的人生中,是否全然以神為我們的神,我們作祂的子民,正如祂是亞伯拉罕的神、以撒的神、雅各的神呢?這是蒙選召的目的。


神陶造人的生命

神要人像祂、代表祂,祂要作人的神,必須在墮落過而又蒙召的人身上,展開生命的工程,好使他們達成神造人的旨意。這個過程是神藉祂生命作工在人身上,就是陶造的工作。

創世記二章是神創造人時較詳細的描述,這裡的「造」是塑造,亦即陶造(form,與create不同)。人是由泥土陶造成器皿,用來盛裝神的生命,彰顯神的榮耀,正如羅馬書九章20-24所說,這裡有一個陶造的過程。

神創造人成器皿,是在很短時間內完成,但是人要成為貴重的器皿,需要神在人身上一生的陶造。感謝神,祂在我們身上生命的陶造,為叫人真正像祂,活出祂的性情,這是我們活著的意義。

神在列祖身上施行陶造,使他們成為祂的器皿。同樣,神藉各種境遇陶造我們,使我們信靠祂、不靠自己(如亞伯拉罕);學習轉向神、抓住神(如雅各);順服神的安排,不怨天尤人(如約瑟)。這一切都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的陶造,不但使我們承受生命豐盛的福分,也將福分傳遞給別人。

神的旨意沒有改變,我們要認定受造與蒙召的目的——彰顯神形像,活出祂樣式;將自己獻給神,讓祂完全介入我們的人生,以祂為我們的神,接受祂生命的陶造,模成神兒子的模樣;同時我們接受神為真正的福分,亦把這福傳遞給人。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2002年同工營

一月五日,教會公佈梁啟漢弟兄卸任長老職分。今期家訊以問答形式,請弟兄有一些分享。

 啟漢,你是幾時開始作長老的?

我在1990年代開始擔任長老。那時候,教會需要更多弟兄來承擔牧養和監督的責任,經過聖靈的顯明和眾長老的確認,我就被設立為長老了。

 長老在使徒行傳裡是由使徒設立的,那麼使徒時代過後,教會長老的設立又是怎樣呢?

使徒時代過後,長老的設立主要是根據聖經的教導,比如提摩太前書三章和提多書一章羅列的資格。首先,這個人必須在生活和信仰上符合聖經的標準,比如品行端正、樂意接待人、善於教導等等。其次,他需要在教會中已有一段時間的服事,通常是擔任執事,並且由聖靈顯明他的呼召。最後,經過眾長老的確認,他才能正式被設立為長老。

2011年探望杜煥章弟兄(中)

 事奉不是終身的嗎?為甚麼你會在70歲退任長老的職分?

事奉確實是終身的,但長老的職分需要身體、精神和時間的投入。我今年70歲了,身體和精神都不如從前,覺得自己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盡心盡力地服事。與其佔著職分卻無法盡職,不如讓更年輕、更有力量的弟兄們來接棒。這也是為了教會的好處,讓神的工可以繼續順利進行。


每週弟兄相愛小組

 你退下長老職分後,會繼續服事嗎?在哪幾方面呢?

當然會!雖然我不再是長老,但還是會用其他方式參與教會生活。例如我會繼續為教會和弟兄姊妹禱告,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關懷和陪伴他們。另外,我也希望能分享一些生命的經歷,幫助年輕一代的弟兄姊妹在信仰上成長。服事不一定要有職分,只要心裡願意,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。

成全聖徒,各盡其職,建造基督的身體,這是我們異象的實踐(弗四12)。我們共同的祈求:「但願祂在教會中,並在基督耶穌裡,得著榮耀,直到世世代代(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),永永遠遠。阿們!」(弗三21)

「叫我們既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,就可以終身在祂面前,坦然無懼的用聖潔、公義事奉祂。」(路一74-75)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感謝神帶領我報讀2024-25年度的聖經概覽課程,這次讀到哥林多前書。在查經的過程中,不但有道理知識的增長,神更藉此書信向我說生命的話。

雖然一直認識教會有各種問題,但因知道神的心意在教會中,也知道人有許多限制,所以默默的接受。然而,過去一年因著各種原因,開始對教會中某些做法感到抗拒,有時甚至影響到聚會的狀態,同時也因服事擔子加增而對一些肢體有負面感覺。理性上很清楚這是不對的,站在肢體的角度,知道各人負擔不同,也各有難處,不能勉強,但當看到教會的需要,就感到焦急與無力,經常陷入理性與情感的掙扎之中。

感謝主,每次查讀關於教會建造、肢體相處的經文,主都向我說應時的話,祂知道我的想法和難處。主沒有一味地責備,令我反抗,也沒有一味地安慰,助長我的不是,反而再一次簡單直接地將祂的心意陳明出來,也藉保羅的見證說出為教會擺上是有價值的,是神所喜悅的。

雖然問題並非立即解決了,但主藉經文提醒我在追求上要謹慎,不要把祂的話變成叫我自高自大的知識,也光照我,使我認識自己在愛肢體、造就肢體、欣賞與我不同的肢體等方面不足,要繼續學習基督的愛與順服。

主也藉著早前的少年服事退修營,再次激勵我擺上自己。退修營中有個環節,讓一同配搭的肢體,分享至今在少年服事歷程裡的深刻經歷。我分享到自己起初加入少年服事是因分區的需要,也盼望透過服事來經歷主,生命得以成長。

第二天在營中有擘餅聚會,有肢體點了一首對我影響很深的詩歌──《活著為耶穌》(261首)。唱著唱著,突然想起主正藉這詩歌提醒我,由大專時期以至今日,使我仍願意服事的最大原因,其實不是教會的需要,不是個人的成長,而是基督十字架的救贖。因祂在十字架上代死時,給的是祂自己,所以我也願意將自己給祂。

我們總是著眼於看得見的事(例如教會的需要與問題),服事變成消耗與死撐,甚至對教會失望。願我們更多仰望、高舉基督的十字架,成為我們建造教會的動力,也成為我們一切問題的答案。()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去年七月神賜給我一個小女兒,記得分娩之前,向神有兩個禱告:第一,希望生產的時間短一點,因為生第一胎時,陣痛了廿九小時,留下陰影;第二,盼神安排最合適的時間,因為預產期與初中成長營很接近,而丈夫正要負責話語服事。其實當我知道丈夫要在營中服事,心裡也曾埋怨:「為何仍要他服事?」但有次在擘餅聚會中唱到附本228首《為何揀選我》,流淚向神悔改,看見能服事神全是祂的憐憫和恩典,於是問題由「有這麼多的少年服事,為何仍要揀選他服事?」轉為「為何神仍願意揀選我們服事?」我也做好沒有丈夫陪產的心理準備。

感謝神垂聽禱告,在成長營當天凌晨穿水,直到女兒出生,只是兩小時的事情,使丈夫可以無牽掛去服事。如果像第一胎那樣長時間陣痛,他就不能準時入營,神的時間和安排實在是最好的!

當以為一切順利之際,分娩後翌日早上,護士告知女兒的嘴唇有些發紫,檢查後是血氧量不足,須送到初生嬰兒加護病房,連續多天注射抗生素,由護士全天候密切照料。看到出生兩天的女兒睡在保溫箱裡,全身插滿喉管,連接著測量心跳的儀器,我兩夫婦萬分難過。對於女兒的情況,醫院也沒有確實答案,只是說肺部有些花。

接著更大的掙扎來了──成長營正在進行中,丈夫還要宣講一堂信息,那麼要回到營中嗎?我們正在兩難之間,一方面須密切留意女兒情況,同時丈夫很擔心我產後的情緒,但另一方面,豈能丟下成長營的小羊和配搭不理呢?

我倆交通、禱告後,同感要經歷信心的功課。神親自提醒:先為著祂的家,祂也必為著我們的家到底,女兒的生命在祂手中,只管放心服事!感謝神,決定過後,經歷到順從聖靈而來的生命、平安。之後丈夫入營服事,我在姊妹的陪同下先行出院。我想到一節經文來形容這次經歷:「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,卻是愛祂;如今雖不得看見,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、滿有榮光的大喜樂。」(彼前一8)

感謝神,產後我的身體沒有大礙,能多次自行出入醫院探望女兒(院方只准父母探望),運送人奶給她。人在醫院,但不感孤單,深信父神一直同在;雖然擔心女兒,但感覺像與弟兄一同服事,一同為神打那美好的仗,心中實在有說不出來、滿有榮光的大喜樂!

最後,直至女兒出院,醫生也沒有確實說明情況,但深信萬事非偶然,都在神計劃之中,叫我們一家能更深經歷祂!()

聖徒如有見證分享,歡迎投稿至家訊組。
電郵:news@churchinhk.org.hk
投稿注意事項請參閱:www.churchinhk.org/歡迎投稿分享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作者:潘靈卓(Jackie Pullinger)、桂爾克(Andrew Quicke)
出版社:高示

看了這本書,我第一個反應是目瞪口呆──在一九六〇至七〇年代的九龍城寨,竟然出現如此奇妙的復興及屬靈工作,我實在無法想像!原來上世紀的香港出現過這樣的場面,令人驚訝萬分!

故事開始於一位英國的青年姊妹潘靈卓,隻身買了一張船票,打算往最遠的地方傳揚福音,就在香港下了船,來到九龍城寨。這個「三不管」地帶,連一般香港人也未必會去,何況一名不懂廣東話、沒有差會支援、沒有緊密同工配搭的年輕女子呢?我想起亞伯拉罕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,卻不知往哪裡去,在今天這個通訊科技發達的社會看來,實在太瘋狂了吧!

本書的名稱「追龍」是香港俚語,指吸毒。書中記載不少城寨裡的癮君子,藉著奉主名的祈禱擺脫多年毒癮,甚至連脫癮症狀也沒有出現。不少黑社會「大哥」也因著聽到耶穌的名,紛紛柔軟下來接受主的救恩,跟從這位真正的「大哥」。看到這些活生生的經歷,不禁從心底裡說一句:「主耶穌是真實的!」

作者似乎是有靈恩的背景,多次提及領受聖靈的恩賜並說方言,甚至很多癮君子無法擺脫毒癮的時候,只要用方言禱告,就能立刻勝過毒癮。我對於說方言這屬靈恩賜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,原因是今天很多靈恩相關的經歷反而帶來混亂與不安,甚至牽涉邪靈…但作者提及的「說方言」,與今天我所理解的靈恩派有點不同。書中多次提及同時會有人翻方言,並且翻出來的都是聖經或讚美神的話,可見與今天的情況有所不同。

雖然我不會去追求這種屬靈的恩賜,但不禁讚歎神奇妙的作為──城寨住了眾多低收入、低學歷人士,飽受罪惡及藥物的捆綁,連坐下來聽福音的能力都沒有,卻有人以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傳揚基督。我在主面前懇切祈求,願我也能經歷這位真實的主,就如潘靈卓姊妹那樣單靠聖靈及禱告的大能,不倚靠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。盼望這位真實的主,今天同樣在我們中間顯出祂奇妙的作為!()

(聖徒可經分區執事室或WhatsApp 91720053訂購書籍)

2025
三月

三月
14

已過的新春佈道會,主大施拯救,將得救的人加給教會。我們要將榮耀歸給神,並繼續為決志者禱告。主耶穌升天前吩咐門徒要去,使萬民作祂的門徒(太廿八19),這不僅是傳福音的託付,也是牧養的託付;我們不能只停留在使人決志信主,也要使人作主的門徒。故此,我們要牧養初信的弟兄姊妹,並關顧那些聚會不穩定的肢體,幫助他們在信仰中成長。

在約翰福音廿一章,主耶穌三次問彼得是否愛祂,並三次囑咐牧養祂的羊。主不是在彼得剛強的時候託付他,當時彼得正處於人生低谷──曾經三次不認主,受了主差遣,卻去了打魚。這提醒我們,並非只有靈命剛強的人才可承擔牧養的託付,而是每一個愛主、願意回應主的人都可以承擔。牧養不是一種「資格」,而是一種「回應」──回應主對我們的愛。我們不需要等到自己生命成熟才去牧養別人,而是在牧養的過程中,自己也成長了。

牧養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;不是單講聖經知識,乃是與羊群同行,陪伴弟兄姊妹走過高山低谷;不是倚靠人的方法,乃是按神的旨意照管(彼前五2),將人帶到神面前,使他們與神建立親密關係。

願主得著教會,不但人數加多,並且生命成長,我們彼此牧養,同作主的門徒。

(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「資源庫」中的「主日信息集」瀏覽)

2025
二月

二月
14

去年十二月教會各分區均舉辦兒童特別聚會,內容包括:攤位遊戲、親子日營、親子運動會等等,讓小孩子到主這裡來,從小融入教會生活。以下是觀塘和將軍澳兩區的蒙恩概況:


☀️觀塘區親子日營:神的預備

過往一年觀塘區兒童聚會的情況並不理想,我們希望透過活動聯繫家長及兒童,尤其是一些聚會不穩定的兒童,所以在聖誕節舉辦了親子日營。起初報名人數寥寥可數,我們可以做的只有求告主我們的神。感謝神垂聽禱告,最終出席的家長、兒童和服事共32人,當中包括幾個不常聚會的兒童,十分感恩!

活動前兩週,我們獲知營地沒有午膳供應,只能提供地方進食。我們開始憂慮午餐的安排:聖誕期間訂購食物會否很昂貴?怎樣安排運送食物?可否準時送達?能否保持溫度?

感謝神!這一切憂慮都是不必要的,最後我們找到一間餐廳,願意將食物直接送到營地,而且價錢合理。當日,我們向營地職員借用手推車時,職員卻主動容許貨車停泊在餐廳門口,省卻了我們的勞動。家長和兒童都喜歡到會的午餐,吃得津津有味,大家一同經歷「如經上所說: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,是眼睛未曾看見,耳朵未曾聽見,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。」(林前二9)

感謝神賜下晴朗天氣,孩子們盡情地參與營地的活動,看見他們跑著、跳著、笑著,度過了愉快的一天。願福音的種子,在那些不常聚會的兒童心裡慢慢萌芽生長。我們深信當日所有事都是神為我們預備的,實在超過我們所求所想,榮耀歸神!


🏆將軍澳區親子運動會:信心挑戰賽

16個兒童、20位家長參與;16位兒童服事加上18位青少年和中壯弟兄姊妹協力,成就了十二月廿九日將軍澳區開區以來第一場親子運動會。

運動會後大合照

親子運動會名為「信心挑戰賽」,每四個家庭為一組,藉著四大競技項目讓兒童更深明白神的作為、加強他們對神的信心,讓兒童在凡事上相信神的幫助、保守、帶領、供應。

  1. 「巨人挑戰賽」—以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,讓兒童認識神的幫助。
  2. 「方舟接力賽」—以挪亞帶領家人及神所造的生物進入方舟,讓兒童明白神的保守。
  3. 「紅海跑步賽」—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、過紅海,讓兒童知道神的帶領。
  4. 「五餅二魚傳遞賽」—以耶穌用「五餅二魚」餵飽五千人並且有餘,讓兒童認識神的供應。

「巨人挑戰賽」大家奮力向巨人擲豆袋

「方舟接力賽」緊張進行中

「紅海跑步賽」親子手牽手跨過障礙

「五餅二魚傳遞賽」兩條魚是「活」的啊!

這次領詩由兩對母女檔負責,中壯媽咪加上青年女兒,帶領全場家長和小孩一同藉著唱詩熱身。在四個比賽項目中,「巨人挑戰賽」要擲豆袋擊中巨人的額頭;「方舟接力賽」要用紙皮滑行配對動物匙扣;「紅海跑步賽」要手牽手跨過障礙;「五餅二魚傳遞賽」要傳遞兩條會動的玩具魚。每個家長、兒童都使出渾身解數,而在場外等候參賽的就為場上組員加油打氣,非常投入。

運動會還有「家長服事團體賽」,讓服事和家長組成團隊,一同作賽,打成一片。運動會尾聲是頒獎環節,每個兒童都獲得一面「信心小勇士」獎牌,嘉許他們在運動會中的傑出表現。
對於這次親子運動會,家長評價頗高:「第一次參加教會運動會,冇諗到咁專業」,「運動會幾好,打算畀小朋友參加兒童聚會」,「氣氛好好」,「小朋友玩得勁開心同盡興」,「幾乎100分,十分喜樂」。

服事們同心完成年度壓軸活動,人人清楚運動會「不是側重體育項目,而是透過運動來帶出神是我們的供應、幫助、保守及帶領」,而在過程中再次見證「在神凡事都可能。由籌備到實行,全是主的恩典,賜智慧」;眾人都感恩「服事人手有限,但有很多弟兄姊妹都願意擺上」,「Feel到在主裡一家人的感覺,老中青一齊服事,同心協力,所有事都有主帶領」,正好真切學習這次活動的終極目標—「憑信而行」!

2025
二月

二月
14

爸爸怎樣陪伴子女成長?在忙碌中怎樣可以不缺席?如何進入子女的內心世界?如何與太太協作,更好發揮爸爸角色?

以上問題,相信是大部分育有年輕子女的爸爸常常遇到的問題,因為身處這人生階段,不但面對工作的壓力和事奉的忙碌,同時要做好家中的角色—丈夫和爸爸。

從聖經中我們看到神十分看重每一個家庭,由先祖亞伯拉罕的家,直到雅各的家,以至成為以色列國。神要得著每一個家庭,成就祂的旨意,顯出祂的榮耀。讓每個家庭都能配合神的旨意,身為丈夫和爸爸的弟兄們責無旁貸。如何在家中與太太同心養育子女,弟兄們需要裝備和學習。

一月十七日晚上,教會在尖沙嘴聚會所舉辦「增添父能量」爸爸專題講座,當晚有四十位爸爸出席,子女年齡在十二歲之內。是次講座邀請了「好爸爸中心」總幹事溫南聲弟兄分享,弟兄從聖經的家庭觀出發,引用研究報告、生活例子,加上自己的實戰經歷,跟弟兄們分享做爸爸的心得,認識神所賜與父親的角色和責任。大家都在輕鬆的氣氛下,反思自己作為爸爸的八個重要角色:

  1. 養家者:擔負家庭經濟擔子
  2. 道德引路者:指引子女明白何為正確的事
  3. 師傅:負責家中的維修工作
  4. 楷模:作子女的榜樣(role model)
  5. 保護者:保護子女免受敗壞風氣影響
  6. 配偶:與太太有良好的關係
  7. 照顧者:照顧子女身心靈的需要
  8. 陪伴者:陪玩、陪做功課等,陪伴時要專心和花心思。

以下是其中三位參與者的感想:

🔋我第一個感覺是:超乎預期!溫弟兄準備充足,教材點到即止、輕鬆互動,讓同路的弟兄們互相認識和分享,叫我們有所反思和學習。

🔋講座內容豐富,參加者之間有互動交流,十分投入。除了有PowerPoint之外,還提供筆記,讓各位出席者更容易掌握內容。參加講座後,我認識與孩子溝通的重要,也糾正了從前的錯誤。

🔋當晚獲益良多,我反思到底怎樣才是一個好爸爸和好丈夫。講座提到一句話:「足夠的陪伴,能讓孩子覺得我用心愛他的所是(being),而非所作(not just doing)。」在養育過程中,我會因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焦慮、擔心,甚至失望,但當我想到孩子是神賜給我和太太的產業,就應該感恩,讓孩子體會到爸爸不是根據他的所作接納他,而是因著他的所是來愛他。此外,我學到與太太的互動中,必須多多溝通。良好的夫妻關係,對家庭、對兒女是至關重要的!

求主繼續加力給每位爸爸,增添父能量,與太太在家中按著神的旨意,養育下一代。願主得著更多敬虔的家庭,彰顯神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