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7期家訊(2020年1月)

2020
一月

一月
11

社會運動震盪全香港,影響席捲每個家庭。統計顯示,百分之四十二的青年過去半年曾和父母爭拗的主要原因,就是社會事件。在這艱難時候,父母如何與子女同行?教會在十二月十三日晚上為家長安排「和你•同行—跨越兩代鴻溝」專題聚會,旨在幫助父母從神的話中得力,調整自己,衝破障礙,保持與子女溝通,護衛他們成長。當晚聚會共有94名聖徒出席。


神在家庭的心意

神在人墮落前設立了婚姻和家庭,是要人繁衍虔誠的下一代。神的設計是讓兩代人共同生活,父母有屬靈的責任帶領新一代事奉神。然而仇敵卻用盡各種計謀破壞家庭,帶來紛爭和撕裂關係。父母要站穩,同心抵擋仇敵(雅四7),維護神在家庭中的權益,尊主為聖(太六9-13)。父母在家中是代禱的戰士(雅五13、16)、和平之子(太五9),肩負造就別人的責任(弗四29)。神不單給父母使命,同時賦予能力:靠著禱告(腓四5-7),能以謙和寬容的心面對事情;有節制,能治服心中的怒氣(箴十六32);更賜下夥伴能互相扶持(傳四9-12),在爭戰中彼此支援。


同行須先理解

要與子女同行,父母須了解子女的想法。有別於過去,這一代活在資訊爆炸的世代;青少年要尋找真相,不能接受表裡不一的虛偽,致力求真。他們從這場運動中找到強烈認同感,十分看重同路人的關係—大家雖然互不相識,但因追求同一理想,就堅固地結連起來,彼此以「手足」相稱,「不指責」、「不背叛」、「不割席」、「齊上齊落」;青少年若與父母或家人關係疏離,就會加倍投入。



三個實戰例子

一位父親的分享:兒子讀初中,社運開始,風暴就在家中發生。感恩的是兒子自小在教會中成長,學習尊重神。談及社會事件,他經常觸碰爸媽的底線。當我謙卑下來,就能繼續與他對談,並協助他與媽媽恢復溝通。「神賜恩給謙卑的人」真不錯!我抓緊與孩子外出用膳的時間,在輕鬆氣氛下多聆聽、了解他。在情緒繃緊時,實在不能好好溝通。若父母不虛偽,做到表裡一致,孩子就會佩服父母。

一位母親的分享:高中的女兒本不關心社會事件,但隨著運動升溫,她的參與越來越多。最難忘的是「理大事件」,因她有同學被困,事發當晚她多方預備營救行動。我在這事上學了許多功課:我和她成長的時代大相逕庭,我要學習放下自己,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;要等待時機溝通,關鍵是要了解她,耐心聆聽,不急於發表己見。即使女兒的話令我覺得刺耳,我學習從她的角度去理解,為她祈禱。在一些兩可的事情上不跟她計較,例如:看哪個電視台?到哪兒買蛋糕?女兒近來也發現自己實在太受事件影響,因此向主禱告,求主幫助她能放下。

另一位父親的分享:在職的女兒積極參與社運,我曾經兩次因等待她回家而夜不能眠。我認識自己是「受託」於主人的管家,所以為著與女兒的關係,我來到主面前調整自己,承認自己的「無有」,也不憑過去的經驗處理事情。為了父女關係,我主動向女兒表達溝通意願。有一回女兒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批評聖徒,我向神求了三個小時,冀與女兒深入討論,了解她內心所想。在溝通前我也預備了三個小時,感恩的是所預備的經文能應對她,她答應與我每週一次一起晨更。從這些不安、苦難當中,我學習了認識自己,提醒自己「幸福不是必然的」,要凡事謝恩。我需要更親近神,重新調整自己與神的關係,並體恤那些面對同樣困苦的人。

神要父母一直學習,在祂面前更新;常存謙卑的靈,一直靠著禱告(包括與配偶、兒女禱告)經營家庭;禱告的果效,往往出乎我們意料之外。父母若肯花時間在子女身上,同時把他們帶到主面前,主必幫助我們,使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