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86期家訊(2015年10月11日)

2015
十月

十月
11

 人生的意義與神造人的目的有關,「神說: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、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,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、空中的鳥、地上的牲畜,和全地,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。」(創一26)神造人,是要人在地上彰顯祂、代表祂。神是永遠的、無限的,具有一切美善的本質,是所有美善事物的源頭。祂把人放在時間和空間的領域裡,人是短暫的、微小的,後來更犯罪墮落了,怎樣彰顯這位無限的神呢?

人的本能

 神不單是無限的神,也是賜與的神,祂的賜與是沒有條件和限制的。神造人之後,就賜給人與生俱來的本能,包括:第一,尋求神的本能,人自然而然就有尋求神的心,不需要別人教導、啟發;第二,認識神的本能,在人的靈裡有一個認識神的本能;第三,與神交通的本能,這本能同樣是在我們的靈裡。

 神在我們的魂生命裡,也賜下不同的本能,包括:第一,求知的本能,人人都有求知的心思;第二,群居的本能,我們來到教會中,自然產生家的歸屬感,因為神把群居的屬性賜給人;第三,尋求滿足的本能,滿足感與人生的意義很有關係,當我們操練神賜給我們的本能,就帶來滿足。

 雖然人墮落了,但是神造人的目的沒有改變。在祂的定規裡,到了時候,祂預備女人的後裔,成為肉身來到地上,不光成功了救贖,還將神的生命釋放出來,使我們回到神造人原初的目的,應用神賜給人的本能。神為我們眾人捨了愛子,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(羅八32),這個「給」是沒有保留、沒有限制、沒有條件的。從神來的靈,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,這開恩也就是白白的給(林前二12)。

 對於神的賜給,我們當有這樣的回應:「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,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的在你們懷裡…」(路六38)神的心意,是要我們藉著「給」來彰顯祂。我特別強調人生的意義,不是「得」,乃是「給」。神是賜與豐富的神,祂也要我們在短暫的人生中,作「給」的人來彰顯祂。

 關於白白的給與開恩的賜給,聖經的翻譯很奇妙,有時翻作「饒恕」:「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,總要彼此包容,彼此饒恕;主怎樣饒恕了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。」(西三13)有時譯作「赦免」:「你們赦免誰,我也赦免誰。我若有所赦免的,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。」(林後二10)所以「給」也包括饒恕、赦免,是樂意的,不是勉強的。

人生階段

 我們的人生很短暫,像我已活到八十二歲了,但八十二年也是短暫的,究竟這短暫的人生有甚麼意義?摩西在詩篇九十篇說我們一生的年日如飛而去,我們該如何緩慢下來呢?我們可以從人生的過程解釋人生的意義。

 人生的過程可分為三階段:第一段是裝備成長時期,即從出生到青年時期,是以「得」來充實自己。人出生以後,就不斷尋求─不光求學,也求知,直至職青的階段,不論是身量或知識,都達到了人生的高峰。

 第二階段是中壯年時期,人到了高峰之後,開始走下坡。從以「得」來充實自己的高峰期,過渡到中壯年時期,我們怎樣才沒有失落感,而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?這需要「開始回饋」,就是學習施比受更為有福。假若中壯年聖徒能進入「開始回饋」的時期,就可避免中年危機,所以這個關口非常重要。

 我們從人生初段就不斷尋求,藉著求學與求知來充實自己,之後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,一種是充實後就聚斂,聚了就貪。求知慾是天然的,但我們的貪慾是有意識的。神把求知慾擺在人裡面,叫人有求知的本能,但求知不是人生的目的,而是叫我們的人生過得有意義。撒但卻利用求知慾,叫人覺得不滿足,因而產生「貪」和「狂」。許多在職青年都是工作狂,目的不外乎是升職加薪,這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,結果許多工作狂變得上了癮。「癮」是甚麼?這字的部首與「病」有關,加上「隱」(隱私)。現代人很重視隱私,隱私就是己,你愛己、貪己,就是癮了。癮是不能滿足的,人追求到了極點的時候,就會耗盡自己。

學習回饋

 第二種情況是:我們聚了以後,需要散,需要給,需要施捨,這樣才能為人帶來滿足感。只進不出的人,不能為人帶來滿足感,自己也不滿足,正如死海是只進不出的海,帶來死亡;相反,加利利海有進有出,帶來生命的繁增,所以我們要學懂回饋。經上說,大衛按神的旨意服事了那一世的人,就睡了(徒十三36)。大衛的一生很有價值,不僅服事了那一代的人,還把自己的經歷寫成詩篇;直到三千多年後的今天,他的詩篇對我們仍有幫助,這是他回饋的一部分。

 「饋」由「食」和「貴」組成,原來的意思是供奉,古代人都是用上好的食物來供奉神明。今天我們用這字,是由於受惠而產生感恩的心,把最好的與別人分享,作為我們的滿足,這就是回饋,也是人生的意義。我們在短暫的人生中,最重要的是認識神,所以回饋就是把我們屬靈的得著傳給人。古語有云: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」意思是:你所不願意作的,切勿要求別人去作,這是比較消極的做法,回饋卻是:「己所欲,施於人。」將自己得著的回饋人,這才叫人生有滿足感。人生的意義,在於如何「給」與「傾」,就是沒有私心的給,以及沒有保留的傾盡。

 最後是人生的第三階段,就是晚年時期。過往幾年我沒有來香港,是因為身體的緣故,現在我到了人生的晚年。古語有云:「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」「瘁」的部首與「病」有關,加上「卒」,「卒」就是人生要過去了。「盡瘁」即病入膏肓,到了人生最後一程,快要完結。我發現這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候,因為可以盡情地、毫無保留地給出去。邱吉爾曾說:「我們靠所得維持生計,靠所給成就生命。」(We make a living by what we get, we make a life by what we give.)我們謀職養生,這不是人生的意義。人生的意義,是藉著每天接觸別人、每天施與而達致的。

 總結人生的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是藉得維生,我們充實了自己,可以維特生計;第二階段是藉給度生,我們藉著給而度過一生;第三階段是藉傾畢生,我們藉著傾盡而成就生命。

 在職青年正處於人生最高峰,不要墮進不滿足的追求裡,不要成為工作狂而耗盡了自己。過了人生高峰以後,要開始回饋,與人分享,實行「己欲達而達人」。這樣走下坡的時候就不會有失落感,反而有滿足感。簡譜本詩歌429首「葡萄一生的事」第十五節的歌詞:「估量生命原則,以失不是以得;不視酒飲幾多,乃視酒傾幾何;因為愛的最大能力,乃是在於愛的捨棄,誰的苦難最深,誰有可以給人。」「以失不是以得」可改為「以給不是以得」,這就是人生的意義。

工作操守

 青年聖徒從在學到在職,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:從前是不斷獲得以充實自己,現今是不斷付出,應付工作上的要求。我有負擔跟在職青年交通工作的操守,包括以下六方面:

 第一,實事求是,腳踏實地。對於事情要看得深遠,不僅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。神不單把求知的本能賜給我們,更把知其所以然的本能擺在我們裡面。人是願意學習的,渴望對事物有更深的探求,我盼望在職青年更多運用神給我們的本能。第二,殷勤學習,虛心求教。我們要學的東西數之不盡,所以要有虛心求教的態度,不要自以為已經學夠了。第三,作一個有進有出的人,有學習,有回饋,使我們生命繁增。

 第四,爭取資源,把握時機。第五,學習提高工作效率,包括改善人際關係。神把歸屬感放在我們裡面,我們要學懂怎樣與人和睦相處。第六,我們隨事隨在,都要有達觀的期盼態度。無論在甚麼環境,因著我的存在,那裡就得著益處。例如你來到聚會所,看見遍地垃圾,於是把地方清理乾淨,令人舒服了;或是來到一個本來並不和諧的場合,氣氛卻因你而變得和諧了。我們遇到任何環境或機遇,無論時間多短,只要令環境變好一點,這就是人生的意義。這樣,我們就沒有虛度此生。

總結

 我們無論有多少年日,只要靠著神的恩典憐憫,因著祂賜給我們的本能,使我們成為彰顯祂的人,這樣就真正達到人生的目的。願主祝福在職青年聖徒,在神主宰的安排裡,能夠運用神給你們與生俱來的本能,使你們的人生過得滿有意義,一直享受神所給你們的滿足感。

(朱永毅弟兄專題信息,未經講者過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