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動態

2025
八月

八月
8

上一期我們介紹了「廣東話班」,讓講普通話的福音朋友學習廣東話,適應香港生活。最近,教會也開設了「普通話福音茶敘」,兩者相輔相成,與新移民建立關係,讓他們認識福音。

從茶敘到陪伴

教會不時接觸內地的聖徒,察覺到新移民趨勢,第一次在尖沙嘴區舉行了普通話福音茶敘,後來移師到MiSpace舉行。在MiSpace營造了一個輕鬆的感覺,開放的信仰對談環節,讓福音朋友感覺輕鬆自在。聚會包括唱詩,每位福音朋友都有專人陪伴。接下來是播放ALPHA(啟發)課程,這普通話課程啟發大家思考人生和信仰問題,打開話匣子。但更重要的是「陪伴」——透過建立真誠關係,讓福音朋友感受基督的愛。

神早已預備心田

這次受訪的汪弟兄是茶敘的服事,同樣是新移民,來港兩年,帶著兩個孩子。他坦言道:「我之前擔心福音朋友很少,有一次只剩下五位朋友,其中三位都是我和太太邀請的。」感謝主,茶敘已順利舉辦五次,參與人數穩步上升,現在每次茶敘都有二十至三十人參加,其中約有五至十二位福音朋友。

服事者看見神奇妙地預備了人的心田。不像一些香港人覺得福音是老生常談,新來港者對信仰感到新鮮。由於他們原先較少接觸信仰,來到香港,好奇這裡林立的基督教學校、醫院和教會,能自由談論信仰。當他們來到福音茶敘時,其實神早已預備了心田。

在茶敘中,我們看見主改變人心。一位博士生朋友原本覺得基督教是西方宗教,中國人不應相信。他參加茶敘後幾天意外骨折住院,在我們探病過程中見證奇妙轉變:從開始思考福音,到住院期間嘗試禱告。另一個見證是祖孫倆——中學生帶婆婆來參加茶敘,透過姊妹陪伴和禱告,就在那次聚會中決志相信主。

如何服事新移民

「他們的朋友圈都在內地,在香港我們做他們的朋友,他們很可能會相信福音。不是講道理,重要的是建立關係。」汪弟兄分享說。新移民在文化、語言和社交上都面對挑戰,需要在香港有朋友。當弟兄姊妹主動關心和幫忙,例如搬家,新移民內心都很感動,覺得耶穌真好!這是他們願意打開心房的關鍵。

現時茶敘在星期六舉行,考慮到越來越多人週末返回內地,未來可能不定時在平日舉行。若新朋友出席了數次茶敘,我們盼望能鼓勵他們出席慕道班,融入教會生活。長遠來說,我們也想過舉行普通話聚會,求主帶領。

現在,不少內地來的新移民都是留學生和在職人士,不少人具高學歷,對信仰較多深入反思和疑問,例如:「為甚麼耶穌愛我?」「為甚麼耶穌要釘十字架?」弟兄姊妹需要有耐性,並對福音朋友的問題有所準備(西四6)。不過,更重要的是陪伴和關懷。

目前,沙田區和尖沙嘴區有較多懂普通話的弟兄姊妹,我們特別鼓勵來自內地或母語是普通話的弟兄姊妹一起參與!不需要預備教材,大家一起帶人來就可以了。

在變遷中看見神

近年政府有目標,要香港人口達到一千萬,相信大部分是內地的新移民。當我們正在經歷移民潮,送別許多弟兄姊妹;但同時,又有許多新移民湧入香港。在人口流動的巨輪中,我們看見神奇妙安排。移民不只是人口政策,更是神為教會開啟的福音門戶。

普通話福音事工正是教會回應這時代的需要。透過簡單的茶敘形式,建立真誠關係,用行動關懷,讓離鄉別井的新來港者找到生活幫助,更重要的是找到心靈歸宿——主耶穌。